
同“ 狗馬心 ”。《史記·三王世家》:“臣竊不勝犬馬心,昧死願陛下詔有司,因盛夏吉時定皇子位。” 唐 黃滔 《投刑部裴郎中》詩:“瞻恩雖隔雲雷賜,向主終知犬馬心。” 宋 陸遊 《秋夜聞雨》詩:“驚回萬裡關河夢,滴碎孤臣犬馬心。”
“犬馬心”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主要用于形容對他人或事物的極度忠誠與奉獻精神。以下是詳細解釋:
“犬馬心”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忠”的價值觀,其使用需結合語境,尤其在正式或文學表達中更能體現莊重感。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例證,可參考《史記》《漢書》等文獻來源。
犬馬心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它的意思是形容人對主人或朋友忠誠奉獻的精神,類似于犬馬的忠誠。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犬和馬。犬的部首是犭,馬的部首是馬。犬馬心的總筆畫數為12。
犬馬心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在古代,狗和馬是人類最親密的動物夥伴。狗以其忠誠和聽命的特質,成為古人心目中忠誠和奉獻精神的化身。類似地,馬以其靈敏和力量,成為人們進行傳送和交通的最重要工具。因此,犬馬心成了代表人們忠誠和奉獻的象征。
在繁體字中,犬馬心的寫法為「犬馬心」。
在古代,犬馬心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在篆書字體中,犬馬心的字形為「犬」寫作「犭」,馬寫作「馬」。在隸書字體中,犬馬心的字形有所改變,但仍然可以辨認出每個字的基本形狀。
以下是犬馬心的例句:
他對我的忠誠和奉獻精神,真是犬馬心可嘉。
組詞:犬膽、馬上、心願
近義詞:忠誠、奉獻、盡心
反義詞:背信棄義、無情、自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