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屏帳。 唐 谷神子 《博異志補編·張不疑》:“ 不疑 召 春條 ,泣於屏幕間,亟呼之,終不出來。”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四圍山色如屏幕,擁着全 赤塔 都城,居高臨下,合抱起來,直到車站。”
(2).顯像管殼的一個組成部分。裡層塗有熒光粉,當電子撞擊屏幕時就發出光點,可顯示出波形或圖像等。
“屏幕”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而有所區别,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電子顯示設備
最常見的現代含義指電子設備的顯示界面,用于呈現圖像、文字或視頻信息。例如手機屏幕、電腦顯示器、電視屏幕等。這類屏幕通常采用LCD、OLED、LED等技術,通過像素點組合形成視覺内容。
物理屏障或遮擋物
在傳統語境中,屏幕可指代實物屏障,如屏風、簾幕等,用于分隔空間或阻擋視線。例如:“她用屏風在房間中隔出一個私密區域。”
抽象比喻
在文學或口語中,屏幕可比喻為“保護層”或“隔離介質”。例如:“謊言成為他面對現實的屏幕”,暗指用虛假信息掩蓋真相。
計算機術語擴展
在編程領域,“屏幕”可能指代顯示緩沖區或虛拟界面,如終端屏幕、命令行屏幕等,用于人機交互。
特殊領域應用
如電影放映的銀幕(電影屏幕)、投影儀投射面(投影屏幕),或生物學術語中某些細胞結構的名稱(如“核屏幕”)。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技術參數或曆史演變,可參考電子顯示技術相關文獻或詞典釋義。
屏幕(píng mù)是一個名詞,指的是顯示器或投影儀上的平面或曲面表面,用來顯示電子圖像或文字。屏幕通常由玻璃或塑料制成,能夠反射或發光以顯示信息。
屏字的拆分部首是 "屍" 和 "并",在漢字中都屬于身部。"屍"的拆分部首是 "⺁"(也稱為"尩"),"并"的拆分部首是 "丷"。
屏字的總筆畫數為11個,其中"屍"部6畫,"并"部5畫。
屏字最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蔔辭,古人使用蔔辭來祈求神靈對于某事的指示。後來,屏字逐漸演變成了表示屏風的意思,用來擋風或遮蔽視線。隨着科技的進步,屏幕開始被用于電子設備上顯示圖像和文字。
在繁體字中,屏字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屏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屏字的古代寫法為 "幈",由2個部分組成:上面的部分表示帷幕,下面的部分為雲霧的意思。意思上與屏風相近,用來遮蔽或遮擋。
1. 我在電視屏幕上看到了一隻可愛的貓咪。
2. 這台電腦的屏幕非常清晰,畫質很好。
組詞:屏幕保護、屏幕分辨率、屏幕顯示、觸摸屏幕。
近義詞:顯示器、顯示屏、屏風。
反義詞:無屏、不顯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