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體的意思、書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體的解釋

(1).字體。《晉書·衛恒傳》:“ 杜氏 殺字甚安,而書體微瘦。” 清 金農 《過北碕精舍得宋高僧手寫<涅槃經>殘本即題其後》詩:“法王力大書體肥,肯落人間寒與饑。”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五篇:“六國之時,文字異形, 斯 乃立意,罷其不與 秦 文合者,畫一書體。”

(2).文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詳總書體,本在盡言。” 清 蔣士铨 《一片石·宴閣》:“前日邂逅 婁妃 ,偶論書體,見他詞翰精妙,遂為文字之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書體指漢字在曆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規範化書寫體系,是文字學與書法藝術共同研究的核心概念。《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漢字的書寫體式",強調不同曆史時期形成的字形規範和藝術表現特征。

從文字學角度,書體可分為實用型與藝術型兩大系統。實用書體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為代表,每個階段都對應着文字載體的革新:甲骨文契刻于龜甲獸骨(商周時期),小篆規範于秦代"書同文"政策,隸書形成于簡牍書寫需求,楷書則定型于漢末魏晉。藝術書體包含行書、草書等抒情性較強的表現形式,王羲之《蘭亭序》(行書)與張旭《古詩四帖》(狂草)即為典型。

在書法理論體系中,南朝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提出"書體三品說",将書體藝術價值分為神品、妙品、能品三個層級。唐代孫過庭《書譜》進一步闡釋:"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系統歸納了主要書體的審美标準。

現代文字學研究指出,書體演變遵循"簡化—規範化—再簡化"的螺旋發展規律。以楷書為例,其"永字八法"(側、勒、弩、趯、策、掠、啄、磔)既是書寫法則,也承載着儒家"中和之美"的哲學内涵。這種兼具實用功能與美學價值的雙重屬性,使書體研究成為理解中華文化的重要維度。

網絡擴展解釋

“書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字體(文字書寫風格)

指文字的筆畫結構、書寫形式和藝術風格。具體包括:

  1. 曆史演變:如篆書(先秦)、隸書(漢代)、楷書(唐代成熟)、行書、草書等,體現不同時期的書寫規範。
  2. 書家流派:以書法家姓氏命名的風格,如歐陽詢的“歐體”、顔真卿的“顔體”、柳公權的“柳體”等。
  3. 統一規範:曆史上秦始皇推行“書同文”,将六國文字統一為小篆,是書體标準化的典型例子。

二、文體(文章體裁)

指文學作品的體裁或語言風格,例如:

  1. 應用範圍:包括公文、書信、論說等不同文類。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詳總書體,本在盡言”,強調文體應服務于完整表達内容。
  2. 藝術特點:清代蔣士铨曾以“詞翰精妙”形容婁妃的文風,說明文體也涵蓋語言美感和修辭特色。

補充說明

“書體”與“字體”常被混用,但前者更側重書法藝術性,後者偏向文字結構。例如印刷術中的“宋體”是字體,而“顔體”則屬于書體範疇。

以上内容綜合了《晉書》《文心雕龍》等古籍記載及現代文字學研究,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相關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腳旗白蜃百族兵籍瞋喝熾富踔踔出條爨具鬥蝕堕驢枙臬鐇馮循粉齑幹棟冠紳館使貴不召驕濠隍厚禮華茂惶惑黃牛廟賄賂公行火堿攲側絶衆橘中戲科鬥篆蠟彈浪栧料道六官沒平仄冥子裡秘文男兒齧齒類動物蹑悄悄暖房夜飯篷布捀子頻緐樵炭起痼青年人色相生兵省物甚者濕淋淋桃花醋謄録缇騎體恤銅币詑謾煨炭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