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平民的戶籍。《新唐書·叛臣下·高骈》:“ 彥 者, 徐州 人,本名 立 ,隸伍籍。”
(2).指軍籍。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日本》:“ 丁 必欲盡沒戰功,嚴核伍籍,至為剃眉查覈之法,軍心已大離。” 清 戴名世 《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紀略》:“禦史 餘子俊 巡撫 延 綏 ,相度形勢,增置營堡而移 綏德 重兵鎮 榆林 ,清釐 陝 人,有伍籍詭落及罪謫者徙實之。”
“伍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不同曆史文獻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平民的戶籍
指古代普通百姓的戶籍登記。例如《新唐書·叛臣下·高骈》記載:“彥者,徐州人,本名立,隸伍籍”,此處“伍籍”即指平民戶籍,強調其身份歸屬。
軍籍
古代軍隊編制以“五人為伍”,因此“伍籍”也指代軍籍。明代文獻《野獲編·兵部·日本》提到“嚴核伍籍”,清代《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紀略》中“清釐陝人,有伍籍詭落及罪謫者徙實之”,均指軍隊的戶籍管理制度。
在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中,“伍籍”被解釋為成語,形容居無定所、無固定職業的人。這裡的“伍”指代流浪者,“籍”指戶籍,組合後強調身份與居所的不确定性。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新唐書》《野獲編》等原始文獻。
伍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和“竹”(zhú,簡化形式為“⺮”)。它的筆畫數為8畫。
“伍籍”一詞來源于古代釋文的解釋,指的是“數第五”。在古代,借助“伍籍”這個詞,人們可以快速準确地識别出某個人在某個團體或隊列中的排位。
在繁體字中,“伍籍”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它的寫法仍然保留了原始的人和竹的形态,并且筆畫數也沒有改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伍籍”為例,古代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和含義基本相同。
以下是“伍籍”一詞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伍籍”相關的詞語:
總之,“伍籍”是一個指代“數第五”、用于識别排位的漢字詞語。它的筆畫數為8畫,由“亻”和“⺮”兩個部首組成。在古代和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現代幾乎相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