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勸戒 ”。
“勸誡”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uàn jiè,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規勸和告誡的方式,幫助他人改正錯誤或避免潛在問題。以下是詳細解釋:
“勸誡”指以善意和關心為基礎,通過語言或行為勸導他人修正缺點、警惕未來。例如《文明小史》中提到官員對兵丁的“勸誡”,即通過告誡約束其行為。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範甯的《春秋谷梁傳序》:“舉得失以彰黜陟,明成敗以著勸誡”,意為通過列舉成敗事例來達到警示作用。漢代《漢書》中亦強調其“顯善昭惡,勸戒後人”的功能。
勸誡需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說教式指責。如《舊唐書》提到“每加勸誡,或為奏論”,強調以溝通而非強制達成目的。
與“規勸”類似,但“勸誡”更側重告誡與警示的雙重含義,如指出其“勸導避免錯誤行為”的特點。
勸誡是一個動詞,意思是勸告、告誡、規勸。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力和言,表示用力的言語勸告對方。
勸誡的筆畫數是11畫。
《說文解字》中解釋勸誡的來源是出自《詩經·小雅·小宛》:“小子慎爾言,左右有言言。”意思是年幼的孩子要謹慎自己的言辭,左右的人都會說話。
在繁體字中,勸誡的寫法是勸誡。
古時候,勸誡的漢字寫法有勸戒、戒勸等。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勸誡這個詞:
一些與勸誡相關的詞彙有:
與勸誡相反的詞彙是縱容,表示對他人的錯誤或不良行為采取放任、寬容的态度。
總結:勸誡是用言語和力量來規勸、勸告他人的行為。在古代寫法中有勸戒、戒勸等。一些例句中展示了勸誡的用法。與其相關的詞彙有勸告、告誡、規勸,相反的詞是縱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