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言律的意思、五言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言律的解釋

見“ 五言律詩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言律,全稱“五言律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屬于近體詩(格律詩)的範疇,定型于唐代。其核心特點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基本格式

  1. 字數與句數
    每句五字,全詩共八句,形成四聯(首聯、颔聯、頸聯、尾聯)。
  2. 結構公式
    總句數:$8$
    總字數:$8 times 5 = 40$(字)

二、格律規則

  1. 平仄
    每句需遵循固定的平仄交替規則,如“仄起平收”或“平起仄收”,且上下句平仄相對、聯間平仄相粘。例如:
    $$ text{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text{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2. 對仗
    颔聯(第3-4句)和頸聯(第5-6句)必須對仗工整,要求詞性、結構對稱。例如杜甫《春望》中“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即為工對。
  3. 押韻
    押平聲韻,一韻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偶數句必押韻。

三、曆史發展與代表詩人

五言律詩由南朝“永明體”發展而來,至唐代成熟。杜甫、王維、李白等詩人創作了大量經典作品,如杜甫《登高》、王維《山居秋暝》。


四、與其他詩體的區别


五言律詩以其凝練的語言和嚴謹的格律,成為中華詩詞文化的瑰寶,至今仍被廣泛學習和賞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言律》的意思

《五言律》是一種具有五個字的詩歌形式,同時遵循律詩的規則和格律,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重要詩體之一。一首五言律詩共有四句,每句五個字,總共二十個字。

《五言律》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将《五言律》一詞分解為其組成部分,可以得到以下結果:

拆分部首:人、口、言、勿

筆畫:4、5、7、2

《五言律》的來源

《五言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朝,當時在文化交流和文學創作中,律詩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隨着時間的流逝,律詩逐漸演變形成了不同的格律,其中就包括了《五言律》。

《五言律》的繁體

《五言律》的繁體字為「五言律」,發音為wǔ yán l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例如,《五言律》可以寫作「五言律仂」,其中的「律仂」是古代對詩律的稱呼。

《五言律》的例句

以下是一首《五言律》的例句:

塵緣何事記真假,愛恨何曾問得多。

松竹共成寒箭筍,月腹猶勝百花窟。

《五言律》的組詞

與《五言律》相關的組詞有:

1. 五言:指由五個字組成的詩句。

2. 詩律:指詩歌的規則和格律。

3. 文學:指以文字為載體的藝術創作形式。

《五言律》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五言律》的近義詞是「五字律」,反義詞是「七言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