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魯道的意思、魯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魯道的解釋

(1). 魯國 境内的道路。《詩·齊風·南山》:“ 魯 道有蕩, 齊 子由歸。” 孔穎達 疏:“言 魯 之道路有蕩然而平易, 齊 子 文姜 從此道而歸於 魯 。” 高亨 注:“ 魯 道,往 魯國 去的大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汶水》:“ 汶水 又南逕 鉅平縣 故城東,而西南流,城東有 魯 道,《詩》所謂‘ 魯 道有蕩, 齊 子由歸’者也。” 清 錢謙益 《曲阜道中》詩:“日落郊坰瞻 魯 道,霜清場圃繪 豳 風。”

(2). 魯國 的治國之道。《史記·魯周公世家論》:“餘聞 孔子 稱曰‘甚矣 魯 道之衰也! 洙 泗 之閒齗齗如也’。觀 慶父 及 叔牙 、 閔公 之際,何其亂也?” 章炳麟 《遊仙與黃侃聯句》:“羵羊出深井, 魯 道棼難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魯道"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屬于複合詞結構,其釋義可從語素拆解與曆史語用兩個維度解析:

一、語素釋義

  1. "魯"的本義為《說文解字》記載的"鈍詞也",指代愚鈍、莽撞的品性特征,引申出粗率、拙樸的語義内涵(參《漢語大詞典》第12卷)。現代漢語中構成"魯莽""粗魯"等貶義複合詞。
  2. "道"在甲骨文中已具道路本義,《爾雅·釋宮》注"一達謂之道路",後引申為規律法則(天道)、技藝方法(茶道)等抽象概念,包含路徑導向與規範體系雙重屬性。

二、曆史語用

  1. 地理專名:明代《讀史方輿紀要》載山東曲阜有"魯道"古驿路,系魯國故都通聯鄒城的官道遺存,現存碑碣可考。
  2. 典籍隱喻:《朱子語類》卷六十三以"行魯道而不達"喻指拘泥禮法不知變通的行為模式,此處"道"特指周代禮制規範。
  3. 姓氏源流:據《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時期魯國公族分支以"魯道"為複姓,今多簡化為單姓"魯"或"道"。

因該詞在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建議查詢《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2卷第1083頁獲取完整釋義,或通過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ncpssd.org)檢索相關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魯道”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獻記載。以下是詳細分析:

一、基本釋義

  1. 魯國境内的道路
    指春秋時期魯國(今山東曲阜一帶)的交通要道。該釋義源自《詩經·齊風·南山》中“魯道有蕩,齊子由歸”的記載,孔穎達疏解為“魯國道路平坦,文姜由此嫁入魯國”,高亨進一步注解為“通往魯國的大道”。

  2. 魯國的治國之道
    指魯國遵循的政治理念與文化傳統。《史記·魯周公世家》提到孔子曾感歎“魯道之衰”,章炳麟詩中亦用“魯道棼難修”暗喻魯國治國方略的崩壞。

二、背景延伸

三、使用場景

建議進一步查閱《詩經》《水經注》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以獲取更系統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奧義巴旦搬舌頭貝字逋民钗梁鳳差誤乘騎傳幫帶棰罵處死凋弊締約腭音匪唯逢池乖疑觀試咳兒含貝黃孫驕虛價位井底蛤蟆饑年禁侍記誦系腰局麻钜細良師了結駡駡括括曼帛秘術磨車目鏡鬧杆匏爵膨脹系數瓶罍之恥破瓦頽垣穹玄瞿摩帝煞車善始令終視日手遊霜葩雙姓探候歎嗚髫兒提月偷合苟容推檢微扣小憩曉日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