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骨如柴的意思、瘦骨如柴的詳細解釋
瘦骨如柴的解釋
形容消瘦到極點。
詞語分解
- 瘦骨的解釋 .謂馬的肢體強壯而不肥。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馬》詩:“胡馬 大宛 名,鋒稜瘦骨成。”.指瘦弱的身軀。 唐 陸龜蒙 《記事》詩:“瘦骨倍加寒,徒為厚繒纊。” 清 納蘭性德 《昭君怨》詞:“瘦骨不
- 柴的解釋 柴 á 燒火用的草木:柴草。柴火。柴門。火柴。木柴。 燒柴祭天:“柴于上帝”。 瘦,不松軟:柴雞。柴心兒。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瘦骨如柴”是一個成語,形容人或動物極度消瘦、骨骼突出的狀态。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shòu gǔ rú chái
- 字面意思:骨頭瘦得像木柴一樣,比喻身體極度消瘦。
- 近義詞:骨瘦如柴、瘦骨嶙峋、形容枯槁。
- 反義詞:滾瓜溜圓、大腹便便、肥頭大耳。
出處與典故
- 宋代陸佃《埤雅·釋獸》
原文提到“瘦如豺”,并解釋“豺”即“柴”,因其體型瘦削,故稱。
- 宋代楊萬裡《武陵春·長铗歸乎逾十暑》
詞中寫道:“瘦骨如柴痛又酸,兒信問平安”,以文學化表達凸顯病弱消瘦的狀态。
用法與例句
- 用法:多用于描寫因疾病、饑餓或勞累導緻的極度消瘦,含一定誇張色彩。
- 例句:
- “舊賜龍團新作祟,頻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兒信問平安。”(楊萬裡詞)
- “我千辛萬苦有甚疑猜,可不道我臉兒黃、瘦骨如柴。”(明代高明《琵琶記》)
辨析與延伸
- 與“骨瘦如柴”的關系:兩者含義相同,僅詞序不同,可視為同一成語的變體。
- 適用場景:常見于文學、口語中,用于強調消瘦程度,如描寫饑荒、重病或貧困者的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可參考漢典、詩詞原文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瘦骨如柴》的意思和來源
《瘦骨如柴》是一個形容詞詞組,意思是形容人或動物因瘦弱而骨骼突出可見。
這個詞的拆分為:“瘦”、“骨”、“如”和“柴”。
部首:
瘦 - 病部
骨 - 骨部
如 - 女部
柴 - 木部
筆畫:
瘦 - 八畫
骨 - 9畫
如 - 正楷寫法為4畫
柴 - 木部字,正楷寫法為6畫
《瘦骨如柴》一詞的來源以《老殘遊記》為例。在這部明代小說中,有這樣一個形容句:她“人稱瘦骨如柴”。從這段描述開始,《瘦骨如柴》開始被廣泛使用。
《瘦骨如柴》的繁體字寫法
《瘦骨如柴》的繁體字寫法為:“瘦骨如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對于《瘦骨如柴》一詞,其基本字形保持不變,隻是一些筆畫的書寫方式有所差異。
《瘦骨如柴》的例句
1. 他長期營養不良,看上去瘦骨如柴。
2. 這隻受虐待的動物已經瘦骨如柴了。
3. 她面容蒼白,身體瘦骨如柴,叫人心疼。
組詞
瘦肉、骨瘦如柴、如柴如花、骨頭
近義詞
瘦骨嶙峋、皮包骨頭、枯瘦如柴
反義詞
豐腴如瓜、百肉之軀、肌肉發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