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踵接而來的喜慶之事。 南朝 宋 鮑照 《皇孫誕育上表》:“東儲積慶,皇孫誕育;國啟昌期,民迎福運。” 唐 楊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家餘積慶,郡不乏賢。”
(2).謂行善積福。 唐 錢起 《陪郭常侍令公東亭宴集》詩:“不悲懽樂盡,積慶在和羹。” 宋 沉遘 《文懿皇後齋文》:“恭惟 文懿皇後 積慶自先,發祥開後。”《宋史·後妃傳上·太祖母昭憲杜太後》:“ 太祖 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後之積慶也。’”
“積慶”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指接連不斷的喜慶之事
該含義強調福運或喜事的持續積累,常用于描述家族或國家的祥瑞傳承。例如南朝宋鮑照在《皇孫誕育上表》中提到“東儲積慶,皇孫誕育”,即用此意表達皇室福澤綿延。
行善積福
引申為通過善行累積福報,帶有道德勸誡意味。如唐代錢起詩句“積慶在和羹”,以及宋代文獻中“祖考及太後之積慶”等用法,均體現這一内涵。
“積慶”既可用于描述客觀的喜慶延續,也可表達主觀的德行積累,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積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積累喜慶的事物或節日。它由"禾"和"年"兩個部首組成,總計七劃。
積慶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農業社會中,禾稻是農民的主要糧食作物,年就是一年的時間。通過豐收、喜慶的事件和節日來積累喜慶,逐漸形成了"積慶"這個詞。
積慶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積慶」。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積慶的"慶"可以采用古代的寫法,字形為㐄,上方為一點,下面是一個表示"寶物"的構造。
以下是關于"積慶"的一些例句:
- 過年期間,我們家庭聚在一起,積慶了一些美好的回憶。
- 在各種吉祥的節日,人們互相祝福,共同積慶幸福。
- 祖先們留下了許多積慶的傳統,我們要珍惜并繼承下去。
以下是積慶的一些組詞:
- 積極慶祝
- 積蓄喜慶
以下是積慶的一些近義詞:
- 積累喜慶
- 積存歡慶
以下是積慶的一個反義詞:
- 消耗祥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