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窮寇的意思、窮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窮寇的解釋

[hard-pressed enemy;tottering foe] 走投無路的賊寇,泛指殘敵

窮寇勿追

詳細解釋

陷于困境的敵人。《逸周書·武稱》:“追戎無恪,窮寇不格。”《孫子·行軍》:“粟馬肉食,軍無懸缻,不返其舍者,窮寇也。”《漢書·韓信傳》:“ 漢 兵遠鬭,窮寇﹝久﹞戰,鋒不可當也。” 明 唐順之 《公移·牌》:“此係窮寇,即使未能遽縛,四面皆海,船隻焚盡,亦斷無從容逸去之理。” 毛6*6*《人民*********占領南京》詩:“宜将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 霸王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窮寇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窮寇”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淵源和戰略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窮寇”指走投無路的敵人或殘敵,形容陷入絕境、失去退路的敵對勢力。例如:

二、詞源與出處

  1. 古籍記載:

    • 《逸周書·武稱》:“追戎無恪,窮寇不格”(窮寇無需拼死抵抗)。
    • 《漢書·韓信傳》提到“窮寇久戰,鋒不可當”,說明窮寇可能因絕境而爆發戰鬥力。
  2. 相關成語:

    • 窮寇勿追:源自《孫子兵法》,主張對陷入絕境的敵人不宜過度逼迫,以防其反撲。
    • 窮寇莫迫:類似用法,強調避免激怒走投無路的敵人。

三、用法與延伸

四、外文翻譯

英文可譯為cornered enemy 或tottering foe,德語為geschlagener Feind。

“窮寇”既是一個曆史軍事術語,也承載着“絕境反抗”的辯證思想,其内涵從古代戰争延伸至現代語言,體現了漢語詞彙的文化深度。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成語典故,可參考《逸周書》《孫子兵法》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窮寇

窮寇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匪寇或者敵人的勢力已經不如從前,陷入困境或者窘迫,無法再造成威脅。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可以拆分為“窮”和“寇”。

部首和筆畫

“窮”字的部首是“豎心”,總共有7畫;“寇”字的部首是“寸”,總共有11畫。

來源

“窮寇”一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一書中,作者曹雪芹用來形容敵人的勢力已經變得軟弱無力。後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用來形容失勢的對手或者過去雖然兇猛但現在力量已經喪失的對手。

繁體

《窮寇》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窮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窮字的寫法有一些變體,例如「窮」,而寇字的寫法也有一些變體,例如「寇」。

例句

1. 這支勢力曾經威脅着整個地區,但現在已經成為了一支窮寇,我們不用再擔心他們了。

2. 他們曾經是我們的對手,但如今變成了窮寇,我們不需要再花費太多的精力應對他們。

相關詞彙

組詞:寇軍、窮途、窮困、窮鄉僻壤

近義詞:窮途末路、敗亡

反義詞:富貴、得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