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互相救助。語本《莊子·大宗師》:“相呴以濕。” 章炳麟 《<社會通诠>商兌》:“其支配者、其救援者皆 姬 漢 舊邦之巨人,而不必以同廟之親相呴相濟。其竭力緻死見危受命者,所以盡責於吾民族之國家。”
“相呴相濟”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人與人之間互相救助、扶持,尤其在困境中彼此提供支持。該詞強調互助精神,帶有中性色彩,多用于描述群體或個體間的合作關系。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莊子·大宗師》中的“相呴以濕”,原指魚在幹涸的陸地上用濕氣互相滋潤,後引申為困境中的互助行為。近代學者章炳麟在《〈社會通诠〉商兌》中曾引用此詞,進一步擴展其社會意義。
3. 用法與結構
4. 近義與關聯詞
5. 應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描述人際、團體或民族間的協作關系。例如:“災難面前,民衆相呴相濟,展現了團結的力量。”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擴展學習,可參考《莊子》相關篇章及近代文獻用例。
《相呴相濟》是一個成語,意為互相助益、互相幫助。它表達了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合作、互相關心,共同努力前進的理念。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相(目部)呴(口部)相(目部)濟(水部),它由4個部首組成,共13個筆畫。
《相呴相濟》的來源于《禮記·曲禮》中的一句話:“樂之所興也,相呴相濟也。”這句話原指音樂應該讓人們和諧相處、互相幫助,後來演變成成語,引申為各方面互相幫助、互相合作。
在繁體中,“相呴相濟”并沒有變化,保留了原有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以《說文解字》為例,其中的寫法為相呴相濟。可以看到,寫法中的濟(水部)用的是水的相關部首。
以下是一些使用《相呴相濟》的例句:
1. 我們應該相互支持,相呴相濟,共同完成這個項目。
2. 團結合作是實現共同目标的關鍵,隻有相呴相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3. 在這個困難的時刻,大家應該相互幫助,共同渡過難關,相呴相濟是唯一的選擇。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相伴、相互、相交、相助等。
近義詞有:互助、相助、互相支持。
反義詞是:自私、各自為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