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受大國脅迫的小國君主。《荀子·修身》:“事亂君而通,不如事窮君而順焉。” 楊倞 注:“窮君,小國迫脅之君也。”
“窮君”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定義
“窮君”指受大國脅迫的小國君主,強調其因國力弱小或外部壓力而處于被動地位。
文獻出處與注解
該詞最早見于《荀子·修身》:“事亂君而通,不如事窮君而順焉。”唐代楊倞注:“窮君,小國迫脅之君也。”
此處的“窮”并非指經濟貧困,而是指政治上的困窘與弱勢。
字義分解
曆史背景關聯
該詞反映了戰國時期小國夾縫求存的現實,常用于讨論諸侯國間的外交策略或士人擇主而事的倫理選擇,如《荀子》中對比“事亂君”與“事窮君”的不同境遇。
現代應用提示
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論述,需注意結合上下文理解其特定政治語境。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古籍案例或不同注家的解讀差異,可參考《荀子》相關研究文獻。
窮君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窮困潦倒的君主。意思是指國家財政困窘,無法維系國家的正常運轉,導緻君主及其家族陷入貧困狀況。
窮君的拆分部首是禾和口。
窮的筆畫數為7畫,君的筆畫數為7畫。
《詩經·大雅·晉》中的《韻而演》一篇是窮君最早出現的地方。其中描述了三位窮困的君主,意在提醒人們應當保持國家的財務充裕,以免陷入困境。
窮君的繁體字為「窮君」。
在古代,窮君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窮君」。
1. 這個國家的窮君終于下台了,希望新的君主能夠帶領國家走向繁榮。
2. 曆史上有許多窮君,他們因為國家財政困難而無力扶持百姓。
1. 貧窮君主
2. 窮君之家
3. 窮君之道
1. 貧瘠君主
2. 困頓君王
3. 窘迫君家
富君:富裕的君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