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受大国胁迫的小国君主。《荀子·修身》:“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杨倞 注:“穷君,小国迫胁之君也。”
“穷君”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基本定义
“穷君”指受大国胁迫的小国君主,强调其因国力弱小或外部压力而处于被动地位。
文献出处与注解
该词最早见于《荀子·修身》:“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唐代杨倞注:“穷君,小国迫胁之君也。”
此处的“穷”并非指经济贫困,而是指政治上的困窘与弱势。
字义分解
历史背景关联
该词反映了战国时期小国夹缝求存的现实,常用于讨论诸侯国间的外交策略或士人择主而事的伦理选择,如《荀子》中对比“事乱君”与“事穷君”的不同境遇。
现代应用提示
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或历史论述,需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其特定政治语境。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古籍案例或不同注家的解读差异,可参考《荀子》相关研究文献。
穷君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穷困潦倒的君主。意思是指国家财政困窘,无法维系国家的正常运转,导致君主及其家族陷入贫困状况。
穷君的拆分部首是禾和口。
穷的笔画数为7画,君的笔画数为7画。
《诗经·大雅·晋》中的《韵而演》一篇是穷君最早出现的地方。其中描述了三位穷困的君主,意在提醒人们应当保持国家的财务充裕,以免陷入困境。
穷君的繁体字为「窮君」。
在古代,穷君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穷君」。
1. 这个国家的穷君终于下台了,希望新的君主能够带领国家走向繁荣。
2. 历史上有许多穷君,他们因为国家财政困难而无力扶持百姓。
1. 贫穷君主
2. 穷君之家
3. 穷君之道
1. 贫瘠君主
2. 困顿君王
3. 窘迫君家
富君:富裕的君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