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相貧窮之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輕佻》:“﹝ 鄭光業 ﹞及第之歲,策試夜,有一同人突入試舖,為吳語謂 光業 曰:‘必先必先,可以相容否?’ 光業 為輟半鋪之地。其人復曰:‘必先必先,諮仗取一杓水。’ 光業 為取。其人再曰:‘便幹託煎一椀茶得否?’ 光業 欣然為之烹煎。居二日, 光業 狀元及第,其人首貢一啟,頗叙一宵之素。略曰:‘既取水,更煎茶。當時之不識貴人,凡夫肉眼;今日之俄為後進,窮相骨頭。’世之輕薄無行者類此。”
“窮相骨頭”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該詞指骨相或外貌顯得貧窮卑微的人,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外在形象或内在氣質給人留下貧賤、卑微的印象。其中“窮相”指貧窮的相貌或吝啬的氣質,“骨頭”則隱喻人的内在本質或品質。
詞語結構
引申意義
該詞不僅形容外在的貧窮相貌,還暗示内在品質的缺陷。例如五代《唐摭言·輕佻》中,用“窮相骨頭”諷刺那些不識貴人、行為輕浮的人。
該成語帶有較強的主觀評價色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冒犯他人。其權威解釋可參考《漢語辭海》及《唐摭言》等古籍。
窮相骨頭是一個漢語詞彙,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相貌憔悴、消瘦,給人一種貧困、蒼涼的印象。
窮相骨頭的部首是骨(gǔ),由12個筆畫組成。
窮相骨頭一詞來源于中國的民間口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因為貧困而面容憔悴、消瘦。這個詞常常帶有一種同情的、惋惜的語氣。
窮相骨頭(gǔ)
在古時候,骨字的形狀是“骨”,在今天的簡化字中,變為“骨”字的左半部分。
他一直奮力工作,但還是一副窮相骨頭。
同義詞:憔悴、消瘦、面黃肌瘦
反義詞:飽滿、健康、豐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