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荒蕪的意思、荒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荒蕪的解釋

[lie waste;go out of cultivation] 因無人管理田地雜草叢生;無人耕種

由于缺乏勞力,大片土地荒蕪着

詳細解釋

(1).謂田宅不治,草穢叢生。《國語·周語下》:“田疇荒蕪,資用乏匱。” 韋昭 注:“荒,虛也;蕪,穢也。” 唐 元稹 《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詩之四:“荒蕪滿院不能鋤,甑有塵埃圃乏蔬。”《東周列國志》第二六回:“勤力稼穡,勿緻荒蕪。” 徐遲 《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樹常綠》:“土地貧瘠,森林荒蕪。”

(2).荒疏;廢弛。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 唐 李吉甫 《編次鄭欽悅辨大同古銘論》:“從吏已久,藝業荒蕪。” 明 瞿佑 《<歸田詩話>序》:“予久羈山後,心倦神疲,舊學荒蕪,不復經理。” 陳毅 《感事書懷》詩:“琴書久不理,筆硯亦荒蕪。”

(3).形容學識淺陋拙劣。 唐 白居易 《偶以拙詩數首寄呈裴少尹侍郎蒙以盛制四篇一時酬和重投長句美而謝之》:“投君之文甚荒蕪,數篇價值一束蒭。” 宋 蘇轼 《紫宸殿正旦教坊詞·教坊緻語》:“不度荒蕪,敢進口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荒蕪是一個形容詞,指土地因無人管理而雜草叢生、衰敗凋敝的狀态,引申為事物因缺乏維護而呈現的蕭條景象。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層:

一、本義:田地或環境的荒廢

指耕地、田園因無人耕種或打理,導緻雜草蔓延、作物凋零的景象。例如:

“那片曾經肥沃的農田,如今已長滿荊棘,一片荒蕪。”

此義項強調自然與人文活動的失衡,常見于描述戰争、災荒後的土地,或無人居住的郊野。權威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田地)因無人管理而長滿野草”。

二、引申義:泛指衰敗冷清的狀态

  1. 地域的蕭條

    形容人煙稀少、建築破敗的地區,如:“廢墟中隻剩斷壁殘垣,滿目荒蕪。”

  2. 文化的凋零

    比喻精神領域或文化傳統的沒落,如:“戰亂後,當地的教育事業一度荒蕪。”

  3. 生命的枯竭

    文學化表達中可指心靈或生機的枯萎,如:“久病使他内心荒蕪,再無往日熱情。”


詞源與構成解析

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出版,收錄規範釋義。

  2. 《漢語大詞典》

    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提供曆史語例及詞源分析。

  3.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詳釋單字本義及古籍用例。

(注:因權威詞典釋義多源自紙質出版物,網絡公開版本常為片段引用。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官方電子平台獲取完整内容,如商務印書館“工具書數據庫”或“中國知網”詞典庫。)

網絡擴展解釋

“荒蕪”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uāng wú,主要用來形容田地、園林等因長期無人管理而雜草叢生、失去生機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1. 本義:指田地、園林等因無人耕種或打理,導緻雜草叢生、土地貧瘠的狀态。例如《三國演義》中“街市荒蕪,滿目皆是蒿草”便描繪了這種景象。
  2. 詞源:由“荒”(空虛、廢棄)和“蕪”(雜草叢生)組合而成,最早見于《國語·周語下》“田疇荒蕪,資用乏匮”。

二、引申含義

  1. 學業或技藝的荒廢:如《顔氏家訓》中“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指因疏于學習導緻知識荒疏。
  2. 情感或精神的貧瘠:現代語境中可比喻心田、人生等抽象概念的荒廢,如“有些人的心田甯願荒蕪”。

三、用法與搭配


四、例句參考

  1. 具象場景:“戰争導緻良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
  2. 抽象比喻:“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廢不了整個人生”。

五、擴展知識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例句,可參考《國語》《顔氏家訓》等文獻,或查看上述标注的網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榜志暴尩比部蔡暢察選赤帷觸目傷懷春江春蚓秋蛇詞林耽習釘密短乏堆墔鈍化惡疾貳師城兒子憤憤豐湖豐澍詭曲過郤翰墨林後恨灰蒙蒙家貨見數交懽佳色侰束巨匠苦臉枯冢曆朝聖訓利利灑灑令終鸾隼不接翼祿馬沐雨梳風南庭驽暗偶時盤子頭破道啟露七輪扇青簾輕輕薄薄青山綠水請受親裡深化改革神聖工巧賒錢渟泓同歲頹殘窩兒裡橫蕭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