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處勢的意思、處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處勢的解釋

(1).環境或地位。《莊子·山木》:“王獨不見夫騰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攬蔓其枝而王長其間,雖 羿 、 蓬蒙 不能眄睨也;及得柘、棘、枳、枸之間也,危行側視,振動悼慄。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韓非子·孤憤》:“處勢卑賤,無黨孤特。”《漢書·陳湯傳》:“故陵因天性,據真土,處勢高敞。”《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贊》:“山西 天水 、 隴西 、 安定 、 北地 ,處勢迫近 羌 胡 ,民俗修習戰備,高上勇力鞍馬騎射。”

(2).居于有權勢的高位。《韓非子·難一》:“且夫以身為苦而後化民者, 堯 舜 之所難也;處勢而矯下者,庸主之所易也。”《韓非子·八經》:“君執柄以處勢,故令行禁止。”《晉書·裴楷傳》:“ 楷 有渴利疾,不樂處勢……昔為常侍,求出為 河内 太守;後為侍中,復求出為 河南 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處勢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處”與“勢”的語義及古代文獻用例綜合解析,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核心釋義:所處的位置或環境

“處”指置身、居于,“勢”指情勢、地位。合指人或事物所處的客觀環境、地位或權力結構。

例證:

《韓非子·難勢》雲:“賢者用之則天下治,不肖者處勢則天下亂。”

(此處“處勢”指掌握權位)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3卷,第128頁),《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187頁)。


二、動詞性含義:審時度勢,順應環境

強調主動適應或利用所處形勢,含策略性應對之意。

例證:

《荀子·非十二子》載:“言辯而逆,古之大禁也……是處勢之不宜也。”

(指言行需符合所處地位的要求)

來源:《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第92頁),《辭源》(修訂本,第1496頁)。


三、近現代引申:社會關系中的定位

在現代漢語中引申為個體在群體中的身份定位或權力關系中的角色。

例證:

梁啟超《新民說》論:“處勢不平等,則觀念不能共通。”

(指社會地位差異導緻認知隔閡)

來源:《近現代漢語辭源》(上海辭書出版社,第231頁)。


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釋義為“居位掌權”及“所處情勢”,引《韓非子》《史記》等典籍用例。

  2.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華書局)

    分析“勢”在複合詞中表“權力結構”的抽象義,強調語境依賴性。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處”本義為“止息”,“勢”從力表權能,二字結合凸顯環境與能動性的互動關系。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信息,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處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綜合了多個文獻來源的釋義:


一、基本含義

  1. 環境或地位
    指個體所處的客觀境遇或社會位置。

    • 《莊子·山木》舉例:騰猿在楠木等高大樹木上能靈活自如,但在低矮荊棘中則行動受限,說明“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強調環境對能力發揮的影響。
    • 《韓非子·孤憤》提到“處勢卑賤,無黨孤特”,體現地位對人際關系的制約。
  2. 居于有權勢的高位
    指掌握權力或處于統治地位。

    • 《韓非子·八經》主張“君執柄以處勢,故令行禁止”,強調權勢對統治的重要性。
    • 《晉書·裴楷傳》記載裴楷因不喜高位而多次請求外調,側面反映“處勢”與權力地位的關聯。

二、應用場景

若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具體案例分析,可參考《莊子》《韓非子》等文獻,或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獲取擴展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邊銄逼迸别開一格柴城常陽産婆程工寵褒籌攢大風大浪丹青竹狄良突盧地門二流子廢身覆墓負阻不賓杠蓋诖僞桂殿寒關熯造何如候司化本兼差皎潔進如救兵疾隙钜室寬洪良時連枝花靈飈靈若盧胡南糖拗體詩披沙揀金跷蹄辇腳起伯起花頭青坻青鏡青雲學士親兄弟虬鐘惹禍招災傷魂神來之筆士夫畫石舘世外霜樹鼠齧腸素誠夙世土桧夏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