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勢的意思、處勢的詳細解釋
處勢的解釋
(1).環境或地位。《莊子·山木》:“王獨不見夫騰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攬蔓其枝而王長其間,雖 羿 、 蓬蒙 不能眄睨也;及得柘、棘、枳、枸之間也,危行側視,振動悼慄。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韓非子·孤憤》:“處勢卑賤,無黨孤特。”《漢書·陳湯傳》:“故陵因天性,據真土,處勢高敞。”《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贊》:“山西 天水 、 隴西 、 安定 、 北地 ,處勢迫近 羌 胡 ,民俗修習戰備,高上勇力鞍馬騎射。”
(2).居于有權勢的高位。《韓非子·難一》:“且夫以身為苦而後化民者, 堯 舜 之所難也;處勢而矯下者,庸主之所易也。”《韓非子·八經》:“君執柄以處勢,故令行禁止。”《晉書·裴楷傳》:“ 楷 有渴利疾,不樂處勢……昔為常侍,求出為 河内 太守;後為侍中,復求出為 河南 尹。”
詞語分解
- 處的解釋 處 (處) ǔ 居住:穴居野處。 存在,置身:設身處地。處心積慮。處世。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處。 決定,決斷:處理。 對犯錯誤或有罪的人給予相當的懲戒:處罰。處決。 止,隱退:處暑。 處
- 勢的解釋 勢 (勢) ì 權力,威力:勢力。權勢。勢利。勢均力敵。 表現出來的情況,樣子:姿勢。氣勢。山勢。局勢。虛張聲勢。守勢。勢必。勢能。勢不可擋。因勢利導。 筆畫數:; 部首:力;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處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綜合了多個文獻來源的釋義:
一、基本含義
-
環境或地位
指個體所處的客觀境遇或社會位置。
- 《莊子·山木》舉例:騰猿在楠木等高大樹木上能靈活自如,但在低矮荊棘中則行動受限,說明“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強調環境對能力發揮的影響。
- 《韓非子·孤憤》提到“處勢卑賤,無黨孤特”,體現地位對人際關系的制約。
-
居于有權勢的高位
指掌握權力或處于統治地位。
- 《韓非子·八經》主張“君執柄以處勢,故令行禁止”,強調權勢對統治的重要性。
- 《晉書·裴楷傳》記載裴楷因不喜高位而多次請求外調,側面反映“處勢”與權力地位的關聯。
二、應用場景
- 文學與哲學:常用于古籍中探讨環境對人的影響,如《莊子》借自然現象隱喻社會處境。
- 政治理論:法家(如韓非子)多強調“處勢”作為統治手段的必要性。
若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具體案例分析,可參考《莊子》《韓非子》等文獻,或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獲取擴展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處勢(chǔ shì)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處理事情的态度和方法。下面給出了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部首是扌(手)和力,總計6個筆畫。
“處勢”兩個字的來源比較難以考究,目前沒有确鑿的資料表明它的起源和來源。我們隻能從現代漢語的角度來理解和使用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處勢”這兩個字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一緻,沒有太大的區别。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我們無法确定“處勢”在古代的具體寫法。因為“處勢”這個詞的使用和意義在古代可能并不是很明确。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在處理問題時總是能夠恰到好處地把握處勢。”
關于“處勢”的組詞,可以有一些衍生詞如處事、處置等。這些詞都是基于“處勢”這個詞的意義來延伸和推斷的。
近義詞可以是處境、情勢等。這些詞也是表達類似意思的詞語,隻是稍有差異。
至于反義詞,針對“處勢”這個詞,可以考慮使用不順應、不適應等相反的詞彙。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