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樸散的意思、樸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樸散的解釋

本謂純真之道分離變異。後亦謂淳樸之風消散。語本《老子》:“樸散為器。” 王弼 注:“樸,真也。真散則百行出,殊類生,若器也。” 唐 李白 《酬王補阙惠翼莊廟宋丞泚贈别》詩:“樸散不尚古,時訛皆失真。” 王琦 注:“樸散,謂淳樸之風散失也。”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樸散淳銷,時移世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樸散”是一個具有哲學與文學雙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道家思想及日常語境:

一、哲學本源(道家思想)

  1. 出處與含義
    源自《老子》“樸散為器”,指未經雕琢的原木(象征純真之道)分散後形成具體器物,比喻自然本真的狀态因人為幹預而分化變異。王弼注:“樸,真也。真散則百行出,殊類生”,強調純真消散後萬物生成的過程。

  2. 引申意義
    後演變為描述社會“淳樸之風消散”,如唐代李白詩句“樸散不尚古,時訛皆失真”,劉知幾《史通》中“樸散淳銷,時移世異”均用此意。


二、日常語境(成語用法)

  1. 基本解釋
    讀作pǔ sàn,由“樸”(樸素)與“散”(隨意)組合,形容言行舉止自然不拘束,不刻意修飾。可褒贊人真實率性,亦可貶指散漫不修邊幅。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評價性格或生活态度,例如:“他為人樸散,不慕虛榮”體現褒義;“行事過于樸散,恐失嚴謹”則含批評意味。


三、讀音差異說明

部分文獻注音為piáo sàn,但現代常用讀音為pǔ sàn,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若指道家哲學概念,可參考古籍注音;若為日常成語,則讀pǔ sàn 更妥。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樸散的意思

“樸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真誠和坦率。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特點,表示這個人待人接物真誠坦率,不做作,不虛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樸散”的拼音是pǔ sǎn。

它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木有關的事物。它的左邊的部分表示木頭,右邊的部分表示散開的樣子。

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來源和繁體字

“樸散”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有争議,有一種說法是來自于佛教語言,表示塵世間的紛亂散開。也有一種說法是來自于古代東方之羅馬帝國的語言。

在繁體字中,“樸散”可以寫作“樸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舊時寫作“樸散”時,左邊的部分是“木”字的全寫,右邊是“廛”的上半部分。而且,古代字體會有一些不同的變體。

例句

1. 他的為人樸散,沒有絲毫的虛僞。

2. 她的性格很樸散,總是以真實的面貌示人。

其他信息

組詞:樸實、散發、散步、散亂

近義詞:真誠、坦率、直爽

反義詞:虛僞、做作、矯揉造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