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量聚集的樣子。 唐 黃滔 《龜洋靈感禅院東塔和尚碑》:“八年,大師坐亡,法身不壞,南北歸敬,闐然無時。”
(2).飽滿的樣子。 明 方孝孺 《指喻》:“ 浦陽 鄭君 仲辨 其容闐然,其色渥然,其氣充然,未嘗有疾也。”
“阗然”是一個書面用語,讀音為tián rán,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大量聚集的樣子
多用于描述事物密集彙聚的狀态。例如唐代黃滔的作品中曾用此義(具體出處未明确标注)。
飽滿、充實的樣貌
常用于形容人的容貌或精神狀态。明代方孝孺《指喻》中寫道:“浦陽鄭君仲辨,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氣充然。”此處“阗然”即指面容飽滿健康。
補充說明:
阗然是一個表示忙碌和喧鬧的詞語,形容地方或場景熱鬧嘈雜、人群密集動蕩的樣子。
阗然的部首是門(mén),它由12個筆畫組成。
阗然這個詞最早見于《左傳·成公十五年》:“秋七月,公如夏,至于入國也。……阗而不止。”意為成公在夏國期滿,回國的路上人群熱鬧而不停息。
阗然的繁體字為闐然。
古代漢字的寫法多種多樣,阗然的古代寫法有“閑然”、“䗴然”、“鷟然”等多種形式。
1. 集市上人頭湧動,熙熙攘攘,宛如阗然的蜂窩。
2. 今天商場折扣大賣,顧客絡繹不絕,整個商場阗然一片。
1. 盛阗:形容人多或物品多。
2. 阗亂:形容喧鬧紛亂。
3. 阗沓:形容擁擠喧嚣。
繁忙、喧嚣、熱鬧。
寂靜、清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