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簿尉的意思、簿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簿尉的解釋

主簿和縣尉。泛指地方官府佐理官員。 唐 杜甫 《送高三十五書記十五韻》:“脫身簿尉中,始與捶楚辭。”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二》:“ 王沐 , 王涯 之再從弟也。家于 江 南,老且窮。以 涯 作相,騎驢至京師。三十日始得見 涯 ,所望不過一簿尉耳。” 清 袁枚 《隨園隨筆·無輕杖人》:“然《元稹傳》 浙西 觀察杖 安吉 令 孫澥 ,數日死。則簿尉以上,亦未嘗不受杖也。” 康有為 《上清帝第六書》:“夫地方之治,皆起于民,而縣令之下,僅一二簿尉雜流,未嘗托以民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簿尉”是古代官職的合稱,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簿尉”由“主簿”和“縣尉”兩個職位組成,泛指地方官府中輔助主官的佐理官員:

二、曆史背景與文獻例證

  1. 唐代記載
    杜甫在《送高三十五書記十五韻》中寫道:“脫身簿尉中,始與捶楚辭”,描述官員從基層簿尉職位中解脫的情景。
  2. 宋代案例
    王谠《唐語林》提到,王沐因家貧投奔宰相王涯,僅求“一簿尉”職位,反映簿尉在官場中地位較低。

三、其他解釋争議

部分資料(如)将“簿尉”解釋為“不稱職的官員”,但這一說法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是現代對古代官職的誤讀或引申義。

四、總結

“簿尉”主要指代古代地方官府中的基層文職與武職官員,常見于唐宋文獻。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職能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唐語林》《杜甫詩集》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簿尉(bù wèi)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以帶簿案的尉官,也即負責記錄和管理文書檔案的官員。下面将對簿尉的拆分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進行簡要介紹。 簿尉的拆分部首為竹(⺮)和屍(⺸),其中竹表示與竹相關的事物,屍則表示官職或官員。簿尉的總筆畫數為12畫。 《簿尉》一詞源自于古代中國,具體來源尚不可考。在繁體字中,可以用「簿尉」來表示。 在古時候,簿尉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似。這種寫法不僅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同時也凸顯了漢字的古樸之美。 以下是對簿尉這個詞的例句: 1. 他是朝廷任命的簿尉,負責記錄官方文書。 2. 簿尉的工作重要而繁瑣,需要細心和耐心。 簿尉的相關詞語可以有: 1. 簿案(bù àn)- 指文書檔案或記錄冊。 2. 登記(dēng jì)- 指将人或事物的信息記錄下來。 3. 注冊(zhù cè)- 指将個人或組織的信息正式登記備案。 簿尉的反義詞或近義詞,暫時無法提供,請您諒解。 以上是關于簿尉這個詞的簡要介紹,希望能幫到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