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無石子 ”。喬木名,産于 中東 沙漠地帶。樹形似柽,果實可食,亦可入藥。《周書·異域傳下·波斯》:“﹝ 波斯國 ﹞土出名馬及駞……無食子、鹽緑、雌黃等物。”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木篇》:“無石子,生 波斯國 ,呼為摩賊樹。高六七丈,圍八6*九尺。葉似桃葉而長,三月開花,白色,心微紅。子圓如彈丸,初青,熟乃黃白……入藥用。”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無食子》﹝集解﹞引 蘇恭 曰:“無食子生 西戎 沙磧間。樹似檉。”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無食子漢語 快速查詢。
“無食子”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無食子指一種産于中東沙漠地帶的喬木(學名未明确),樹形似柽,果實可食,亦可入藥。其藥用部分實為沒食子蜂幼蟲寄生在沒食子樹幼枝上形成的蟲瘿(一種植物病理結構)。
形态與成分
藥用價值
性溫、味澀,無毒,具有溫中固氣、益血生精、和氣安神等功效,多用于中醫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藥理研究,可參考《酉陽雜俎》《本草綱目》及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無食子》是指沒有吃的子女。在古代,由于貧困或其他原因,有些家庭無法提供足夠的食物給子女,所以稱這些子女為《無食子》。
《無食子》的拆分部首是食(shí)和子(zǐ),部首是構成漢字的基本部分,也是字典的檢索方式之一。
根據《康熙字典》統計,該字的總筆畫數為15劃。
《無食子》的繁體字為「無食子」。
在古時候,「無食子」這個詞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無」可以寫作「毋」,而「子」可以寫作「子」。所以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毋食子」。
1. 這個社區正在幫助那些《無食子》的家庭,提供食物和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2. 他從小就是一個《無食子》,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最後成為了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1. 無食子女:指沒有足夠食物的子女。
2. 貧困無食子女:指貧困家庭中沒有足夠食物的子女。
近義詞:貧困子女、缺食子女。
反義詞:有食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