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 power) succeeded by others] 落在别人手裡
大權旁落
(1).落在别人手裡。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内臣職掌紀略》:“欲章奏不洩漏,權不旁落,須有好明白印公。”《明史·劉奮庸傳》:“臣願陛下躬攬大權……則臣下莫能測其機,而政柄不緻旁落矣。”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用傅文忠》:“上既誅 訥親 ,知大權之不可旁落。” 劉紹棠 《草莽》:“ 白秀才 正不願多勞神思,也就樂得大權旁落,由她當家了。”
(2).猶衰落。 明 胡應麟 《詩薮·國朝上》:“ 成化 以還,詩道旁落, 唐 人風緻,幾於盡隳。”
“旁落”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páng luò,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權力、地位等)轉移到他人手中
通常指本應屬于某人或某機構的權力、榮譽或職責被他人獲取或掌控。例如“大權旁落”,常用來形容權力失去控制或被他人篡奪。這一用法在曆史文獻中常見,如《明史》提到“政柄不緻旁落”,清代昭槤的《嘯亭雜錄》也提到“大權不可旁落”。
逐漸衰落或失去原有狀态
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也可表示事物由盛轉衰。例如明代胡應麟的《詩薮》提到“詩道旁落”,即指詩歌創作的衰落。
補充說明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明史》《酌中志》等文獻。
旁落是一個漢字詞彙,拆分部首為⺂(疒)和⼄(業),總筆畫數為8個。
這個詞來源于中國漢字,繁體字為「旁落」。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例如《說文解字》中的古文字寫作「癊」、「yuè」。
以下是一些關于「旁落」的例句:
1. 他在社交圈中旁落了,感到孤獨無助。
2. 這個學生在班級中旁落了很久,沒有得到同學們的認可。
「旁落」的組詞有:
- 旁觀:從旁邊觀看;不參與其中。
- 落後:指在某個方面、某個時期的發展中滞後于其他人、事物。
- 旁門:指與主要門派或學說不同的其他宗派或學說。
「旁落」的近義詞有:
- 棄置:抛棄或丢棄。
- 脫節:指與原來的關系或聯繫中斷、割裂。
「旁落」的反義詞有:
- 參與:參加;與他人一同參與某事。
- 融入:與其他人或事物融合在一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