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喽羅的意思、喽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喽羅的解釋

(1) [nimble]∶機智,伶俐

喽羅兒讀書,何異摧枯朽。——盧仝《寄男抱孫詩》

(2) [the rank and file of a band of outlaws]∶聚衆起事頭目的兵卒

如今山上添了一夥強人,紮下一個山寨,聚集着五、七百小喽羅,有百十匹好馬。——《水浒傳》

(3) [flunky;hanger-on;underling;lackey; paltry follower; stooge; retainer]∶聽從他人指揮的人

倒爺一個眼色,喽羅們就上來了

詳細解釋

見“ 嘍囉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喽羅”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隨語境變化,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一、基本釋義

  1. 伶俐能幹
    原指機敏、有本領,如唐代鄭綮詩句“無鈍無喽啰”,盧仝《寄男抱孫詩》中“喽羅兒讀書,何異摧枯朽”也體現此意。

  2. 部下或仆從
    多指古代山寨頭目(如《水浒傳》中強人)的兵卒,後引申為追隨惡勢力的人。例如:“聚集五七百小喽羅,有百十匹好馬”。

  3. 現代貶義用法
    現多比喻盲目聽從指揮的跟班,含貶義。如“倒爺一個眼色,喽羅們就上來了”,或指校園中跟隨“酷”學生的跟屁蟲。

二、詞源與演變

三、反義詞與翻譯

四、例句參考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語言學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水浒傳》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喽羅》的意思

《喽羅》是一個俚語,常用于口語中,意為騷擾、糾纏、招惹或惹麻煩的人或事物。它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無理取鬧、喜歡搗亂、找茬或制造麻煩的人。

《喽羅》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喽羅》的拆分部首為“口”和“羅”,分别位于左右兩側。它共有13個筆畫。

《喽羅》的來源

《喽羅》最早是由粵語中的“老羅嗰”(lou le)演變而來。直譯為“喽”是一種稱呼,用于呼喚對方,類似于漢語中的“嘿”或“嗨”;而“羅”則表示人名。因此,“喽羅”起初是指某人的名字,後來逐漸轉變為對那些麻煩制造者的稱呼。

《喽羅》的繁體字

《喽羅》的繁體字為「囉囉」。

《喽羅》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由于《喽羅》是來自粵語的俚語,并沒有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在古代,人們可能使用其他詞彙來形容類似的概念,例如“搗亂”、“攪事”等。

《喽羅》的例句

1. 他老是找茬惹麻煩,真是個讨人厭的喽羅。

2. 那些喽羅不停地糾纏我們,我們必須想辦法擺脫他們。

3. 這個地方常常有一些喽羅在四處騷擾,大家要小心。

《喽羅》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喽羅無處 近義詞:麻煩制造者、搗亂者、騷擾者 反義詞:守規矩的人、和善的人、守法公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