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活潑、歡樂之極。《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勻出你們歡迸亂跳這倆去買瓦;留下房上滾下來的,合爐坑裡掏出來的那倆,先把這院子破瓦揀開,院子給人家打掃乾淨了,也省得人家含怨。”亦作“ 歡蹦亂跳 ”。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七:“大夥懷着歡蹦亂跳的心情,迎接果實成熟的季節的到來。” 劉白羽 《石油英雄之歌》:“小夥子們喜得歡蹦亂跳說:今天我們找回來的不是一顆螺絲,是 大慶 精神啊!”
“歡迸亂跳”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huān bèng luàn tiào,主要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活潑、歡樂到極點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成語強調活潑與歡樂的結合,常用來描述健康、充滿生命力的場景,如孩童玩耍、動物活躍等情景。例如《兒女英雄傳》中提到的“勻出你們歡迸亂跳這倆去買瓦”,生動展現了人物忙碌而歡快的狀态。
出處與用法
出自清代文康的《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屬于近代漢語成語。在句子中多作謂語或定語,如“孩子們歡迸亂跳地迎接節日”。
近義詞與辨析
結構特點
文學與日常應用
在文學作品中常用于渲染氣氛,如周立波《暴風驟雨》中“歡蹦亂跳”描寫豐收的喜悅。日常口語中則多用于形容孩童或寵物活潑可愛的樣子。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兒女英雄傳》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的解析。
《歡迸亂跳》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于描述人們興奮、熱烈活躍的狀态。
《歡迸亂跳》的拆分部首是“歡”和“跳”,共涉及五個字。其中,“歡”的部首是“欠”,總計5畫;“跳”的部首是“足”,總計足有7畫。
《歡迸亂跳》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口語的用法,通常用于形容人們在興奮、激動、開心或熱烈情緒下的行為。這個詞組通過表達人們情感狀态中的跳躍和活力,形象地傳達出人們内心澎湃的情感。
《歡迸亂跳》的繁體字寫作「歡迸亂跳」。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些差異。《歡迸亂跳》在古時候的寫法是「歡迸亂跳」。
1. 小朋友們看到糖果的時候都高興得歡迸亂跳。
2. 勝利的消息傳來,整個賽場上的觀衆都歡迸亂跳。
1. 歡騰
2. 興奮
3. 狂喜
4. 躍動
5. 興高采烈
1. 歡躍
2. 雀躍
3. 蹦跳
4. 跳躍
5. 歡騰
1. 低落
2. 沉悶
3. 郁悶
4. 平靜
5. 冷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