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句注的意思、句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句注的解釋

山名。在今 山西 代縣 北,為古代九塞之一。《呂氏春秋·有始》:“何謂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荊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誘 注:“ 句注 在 雁門 。”《史記·張儀列傳》:“﹝ 趙襄子 ﹞欲并 代 ,約與 代王 遇於 句注 之塞。” 張守節 正義:“ 句注山 在 代州 也。” 唐 薛思漁 《河東記》:“ 句注 以山形句轉,水勢注流而名,亦曰 陘嶺 。” 清 趙進美 《太原》詩:“天清 句注 連雲起,木落 汾河 抱郭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句注”是一個古地名,特指中國古代一處極為重要的關隘,即後世所稱的“雁門關”所在地的山脈或關隘本身。其解釋如下:

  1. 字義解析與地理特征:

    • “句” (gōu): 通“勾”,意為彎曲、勾連。此處形容山脈走勢蜿蜒曲折,形如勾連。
    • “注” (zhù): 本義為灌入、流入,引申為聚集、連接之意。此處形容山勢險峻,峰巒疊嶂,如同水流彙聚或相互連接。
    • 合義: “句注”合起來,形象地描繪了該地山脈連綿起伏、曲折險要的地形特征。它位于今山西省代縣西北,是恒山山脈的一部分,是古代分隔山西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重要地理分界線。
  2. 核心指代 - 雁門關:

    • “句注”最核心的含義是指建立在句注山險要處的關隘,即雁門關。它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關隘之一,被譽為“中華第一關”。
    • 其地理位置極其險要,是溝通中原與塞外的咽喉要道,自古為兵家必争之地。關城依山勢而建,“句注”之名完美體現了其依托險峻山勢、易守難攻的特點。
  3. 曆史地位與象征意義:

    • 軍事要塞: 作為長城上的重要關隘,句注(雁門關)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關鍵屏障,曆史上發生過無數著名戰役。
    • 文化象征: “句注”或“雁門”在古籍和詩詞中頻繁出現,成為邊關、險塞、征戰、戍邊的代名詞,承載着厚重的曆史文化内涵。例如,《呂氏春秋·有始覽》和《輿地廣記》等古籍均将其列為天下九塞之一。

來源說明: 由于“句注”是一個曆史地理名詞,其權威解釋主要來源于古代地理典籍、曆史文獻及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辭海》、《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現代網絡資源中,關于雁門關的曆史介紹、地方志網站(如山西省或代縣政府官網的文化旅遊闆塊)以及權威百科平台(如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會提供基于這些典籍的詳細說明。然而,提供符合要求的、直接解釋“句注”且附帶有效鍊接的單一網頁較為困難。其釋義是綜合《呂氏春秋》、《輿地廣記》等古籍記載及《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對“句注”詞條的定義而來。建議查閱上述典籍或權威辭書獲取最原始、最詳盡的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

“句注”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1.山名(主要含義)

2.語言學術語(較少見)


擴展知識:古代“九塞”

“九塞”是先秦文獻中的九個險要關隘,包括句注、居庸、井陉等,多為兵家必争之地。句注山(今雁門山)因山勢勾轉、水注流深得名,漢代在此設雁門關,成為中原與北方遊牧民族的分界線。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呂氏春秋》《史記·張儀列傳》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擺供搬場北叟失馬側鋒超階馳術詞氣撮鳥點句跕立弟共遁辭反說伏節公大夫乖戾古定劍鬼頭滑腦汩亂淈亂鴻暢胡突簡嘿掎角酒席嫉賢妒能忼爽寇萊叩診錘窺戎流觞曲水賣缺幂平均沐蘭腦鏡鬧攘扁乘辟世起灰棄舊迎新麒麟門齊鋪鋪入室升堂舢闆折綿身榦食味收簇庶舊熟食節思情死巷苔菜萬無一失謂如現地鄉兵效伎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