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侯的意思、公侯的詳細解釋
公侯的解釋
(1).公爵與侯爵。《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漢 班固 《白6*虎通·爵》:“所以名之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無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順也。”
(2).泛指有爵位的貴族和官高位顯的人。《後漢書·朱景王杜馬等傳論》:“自茲下降,迄於 孝武 ,宰輔五世,莫非公侯。” 李賢 注:“自 高祖 至于 孝武 凡五代也,其中宰輔皆以公侯勳貴為之。”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至公以奉上,鳴謙以接下。撫僚庶盡盛德之容,交士林忘公侯之貴。” 唐 白居易 《歌舞》詩:“ 秦 中歲雲暮,大雪滿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盡公侯。” 宋 無名氏 《文育得銀》:“蔔者曰:‘君北下不過作令長,南入則為公侯。’”
詞語分解
- 公的解釋 公 ō 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 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國家,社會,大衆:公共。公6*安(社會整體的治安)。公衆。公民。公論(公衆的評論)。 讓大家知道:公開。公報。公然。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國周代指“太師”、“太傅”、“太保”;西漢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公子。公主。 敬辭,尊稱男子:海公。包公。諸公(各位)。 雄性的:公母。公畜。
- 侯的解釋 侯 ó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侯爵。侯門。公侯。封侯。諸侯。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間的尊稱。 姓。 侯 ò 〔閩侯〕地名,在中國福建省。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公侯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公侯”是古代中國爵位體系中的重要稱謂,具體含義及使用場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 狹義解釋:指公爵與侯爵,屬于周代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中的前兩等。公為最高爵位,侯次之,通常授予皇族成員或功勳卓著的大臣。
- 廣義泛指:代指有爵位的貴族或地位顯赫的高官,例如《後漢書》中“宰輔五世,莫非公侯”即用此意。
二、曆史背景
- 爵位性質:公侯屬于榮譽性爵位,代表社會地位而非具體官職,如漢代彭越被封為“梁王”,即屬諸侯範疇。
- 演變:周代五等爵制為“公侯伯子男”,後世雖爵位名稱和等級有變,但“公侯”始終是權貴階層的象征。
三、使用場景
- 文學引用:如《詩經》中“赳赳武夫,公侯幹城”,形容勇武之士是公侯的護衛。
- 身份象征:唐代白居易詩雲“朱紫盡公侯”,指穿紅色、紫色官服者皆為顯貴。
四、相關辨析
- 與官職區别:爵位(如公侯)是身份等級,官職(如宰相、太守)是行政職務,兩者分屬不同體系。
- 現代關聯:今多用于成語或比喻,如“公侯萬代”表達對顯赫家世的形容。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制度細節,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侯的意思
《公侯》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和文化背景的詞彙。它指代古代中國中央政權封授給地方的爵位,包括公和侯兩個級别。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公》的部首為“八”,共有4畫;《侯》的部首為“人”,共有7畫。
來源和繁體
《公侯》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的封建制度,是對貴族地位的稱謂。在繁體字中,公和侯分别寫作「公」和「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字典《說文解字》中,公和侯的寫法有所不同。公寫作「㳄」,侯寫作「㞗」,是古代印刷技術未發達時所使用的寫法。
例句
1. 他的貢獻使得他獲封為公侯。
2. 公侯們在古代負責地方政治和軍事事務。
組詞
公侯并列、公侯封爵、公侯家族、公侯之尊
近義詞
王爵、爵位、貴族
反義詞
平民、庶民、百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