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武官名。 秦 置,主宿衛、車騎,即郎中令所轄三署的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 漢 襲 秦 制,屬光祿勳。 唐 宋 設官,于中郎将之外,複置郎将。《後漢書·皇後紀下·桓帝鄧皇後》:“以 康 ( 鄧康 )弟 統 襲封 昆陽侯 ,位侍中; 統 從兄 會 襲 安陽侯 ,為虎賁中郎将……宗族皆列校、郎将。” 唐 李白 《與諸公送陳郎将歸衡陽》詩:“氣清嶽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 王琦 題注:“按《唐書·百官志》,左右十四衛及太子左右六率府,皆有郎将,乃五品官也。”
(2).星名。《史記·天官書》“後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傍一大星,将位也” 唐 張守節 正義:“郎将一星,在郎位東北,所以為武備,今之左右中郎将。”
“郎将”一詞的含義可從曆史官職和天文星象兩個維度解析,具體如下:
起源與職能
“郎将”是古代重要武官職位,最早設于秦朝,隸屬郎中令,主管宮廷宿衛、車馬儀仗。漢代沿襲此制,歸光祿勳管轄,分為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三職,統稱“三署郎”,負責皇帝近身護衛。
曆代演變
《史記·天官書》記載,“郎将”亦為星名,對應天區中的郎位星群。具體指北鬥七星東北方的一顆亮星,象征武備,古人将其與左右中郎将的職責相聯繫。
在文學作品中,“郎将”常代指英勇的年輕将領,如李白《與諸公送陳郎将歸衡陽》以“郎将”贊譽人物氣度,凸顯其勇武與榮耀。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典制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唐書·百官志》等文獻原文。
《郎将》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作為其中的一個人物角色名稱。在小說中,郎将指的是襲人與探春等人追求的理想情人,具有英俊、寬厚、才華出衆等特點。後來,郎将逐漸演變為對于成熟陽剛、有能力、有魅力的男性的稱呼。
《郎将》的拆分部首是「阝」和「爿」,其中「阝」表示阜,意為土坡,表示地方名;「爿」表示半字旁,包含「立」的意義。
《郎将》總共包含5個筆畫。
《郎将》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中,是作者曹雪芹描繪人物形象所創造的。
《郎将》在繁體中寫作「郞將」。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郎将」的寫法有所不同。一種常見的寫法是「郞將」,另一種寫法是「郞丬」。
1. 他是一個英俊而才華橫溢的郎将,深受大家的喜愛。
2. 她總是向往着一個陽剛而有魅力的郎将。
郎才女貌、郎舅、将心比心、将計就計
俊男、英俊少年、良士
萎靡不振、窩囊廢、懦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