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績的意思、底績的詳細解釋
底績的解釋
謂獲得成功;取得成績。《書·禹貢》:“ 覃懷 底績,至于 衡 漳 。”底,一本作“ 厎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铨賦》:“ 太沖 安仁 ,策勳於鴻規; 士衡 子安 ,底績於流制。” 清 趙翼 《谒雲岩公賦呈》詩:“去年見公 淮陰城 ,公方底績河隄平。”
詞語分解
- 底的解釋 底 ǐ 最下面的部分:底層。底座。底下(a.下面;b.以後)。海底。底肥。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根基,基礎,留作根據:刨根問底。底蘊。底稿。底版。 圖案的基層:白底藍花的瓶子。 何,什麼:底事傷
- 績的解釋 績 (績) ì 把麻搓撚成線或繩:紡績。績麻。績火(古代夜間紡織時照明的燈火)。 繼:“子盍亦遠績禹功而大庇民乎?” 成果,功業:成績。功績。戰績。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底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ǐ jì(注音:ㄉㄧˇ ㄐㄧˋ),其核心含義為“獲得成功;取得成績”。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指通過努力達成目标或取得成就,強調結果的實現。例如《尚書·禹貢》中的“覃懷底績,至于衡漳”,意為在覃懷地區治水成功後,将成果延伸至衡漳流域。
-
詞源與演變
- “底” 通“厎”,表示“達到”或“終極”;
- “績” 指功業、成果。
合起來即“達成功業”,多用于描述重大工程、政治治理或文學成就。
二、古典文獻中的用例
-
《尚書·禹貢》
“覃懷底績”是大禹治水成功的标志性表述,體現治水功績的完成。
-
《文心雕龍·铨賦》
南朝劉勰用“底績於流制”評價陸機(士衡)和左思(子安)的賦體文學作品成就。
-
清代趙翼的詩句
“公方底績河隄平”形容官員成功治理河堤,展現其政績。
三、現代用法與語境
- 適用場景:多用于正式或文學性文本,如曆史評述、學術研究等。
- 近義詞:成功、成就、功績。
- 反義詞:失敗、未竟、失利。
四、補充說明
現代漢語中,“底績”一詞使用頻率較低,更多以“成績”“成果”等替代。但在古文研究或特定語境(如引用典籍)時仍會涉及。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底績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表面上或外觀上的成績或成就。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左右結構),筆畫數為9。
底績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可以追溯到《周易》中的“tmv”,意為陰陽二象的底基。後來演變為表示成績或功績的詞彙。
底績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跟簡體字一樣,是“底績”。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底績的字形可能有一些變化。然而,由于相關史書的殘缺以及不同傳統、方言之間的差異,我們對于古代底績的确切寫法并不清楚。
以下是一些關于底績的例句:
1. 他取得了很好的底績,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2. 這次考試的底績不錯,讓我感到非常高興。
與底績相關的組詞有:底基、基礎、績效、業績等。
近義詞包括:成績、功績、表現等。
反義詞可以是:退步、失敗、落後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