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缟衣綦巾的意思、缟衣綦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缟衣綦巾的解釋

白絹上衣與淺綠色圍裙。古時女子所服。《詩·鄭風·出其東門》:“縞衣綦巾,聊樂我員。” 毛 傳:“縞衣,白色男服也;綦巾,蒼艾色女服也。” 馬瑞辰 通釋:“今按 毛 傳以縞衣為男服於經義未協,縞衣亦未嫁女所服也。” 高亨 注:“縞,白絹,綦巾,淺緑色圍裙。” 清 錢謙益 《嫁女詞》之四:“縞衣與綦巾,理我嫁時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缟衣綦巾"是中國古代文獻中描述服飾的典雅詞彙,語出《詩經·鄭風·出其東門》,其含義與文化内涵如下:


一、詞彙本義解析

  1. 缟衣

    "缟"指未經染色的本色生絹,色白而質輕。"缟衣"即用這種素絹制成的白色上衣。《說文解字》釋"缟"為"鮮色也",段玉裁注:"謂絹之精白者"(《說文解字注》)。

    文化象征:白色在周代象征樸素、潔淨,為平民常服之色,與貴族禮服的繁複色彩形成對比。

  2. 綦巾

    "綦"為青黑色(《說文解字》:"綦,帛蒼艾色"),"巾"指下裳或蔽膝。"綦巾"即青黑色的下裝。鄭玄箋《毛詩》注:"綦巾,蒼艾色女服也"。

    搭配意義:白上衣配青黑下裝,是當時普通女子的日常服飾,色彩低調而不失莊重。


二、文獻出處與語境


三、文化内涵與象征

  1. 服飾等級

    周代禮制中,服飾色彩、材質象征身份。"缟衣綦巾"屬平民女子裝束,區别于貴族"錦衣繡裳"(《周禮·春官》),反映社會階層差異。

  2. 審美意蘊

    白色與青黑的搭配體現"素以為絢"(《論語》)的審美觀——樸素中見高雅,成為後世文人推崇的淡雅之美原型。

  3. 情感載體

    詩中借樸素服飾象征忠貞愛情,形成"衣以載情"的文學傳統,如宋代朱熹《詩集傳》評:"見其儉樸而心安"。


四、權威參考文獻

  1. 《毛詩正義》(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2. 《說文解字》(漢·許慎),中華書局1963年版。
  3. 《周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4. 《詩集傳》(宋·朱熹),中華書局2011年版。

五、現代引申意義

該詞今多用于文學與藝術領域,喻指返璞歸真的生活态度或含蓄深沉的審美趣味,如錢鐘書《管錐編》論"素色為至色",即承此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缟衣綦巾”是源自《詩經·鄭風·出其東門》的古代服飾用語,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詞義

二、出處與語境 該詞出自《詩經·鄭風·出其東門》:“縞衣綦巾,聊樂我員。”詩中男子以“缟衣綦巾”代指心儀的女子,表達對樸素衣着的愛人專一之情。

三、顔色與形制争議

四、文化内涵 這一服飾組合體現了先秦時期樸素的審美觀,也反映了禮制對未婚女子服飾的規範。後世文學中常借“缟衣綦巾”隱喻淡雅、純潔的女性形象。


注:若需了解不同注疏的詳細差異,可參考《毛詩注疏》或高亨《詩經今注》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幡八旗子弟邊競伯姜不着邊際超遷愁倚闌令逮親登成定命論風輕雲淡涪漚革邪孤芳豪王鴻作後代回景火洲節推近東隽邁具載克的口唾逵宮拉法格樂典勒脖子領事館龍性難馴謾不經意缦胡纓慢物面分慜顧憫急魔星暮境内寶鈔局氣哼哼侵駭親枝齊辔泣珠驅斥日月如梭繕生生房勝似十返詩券市肆憳忒甜食挑錯委異缃葉絃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