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清和。《詩·大雅·烝民》“穆如清風” 毛 傳:“清微之風,化養萬物者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容》:“聖人視天而行……其告之以政令而化風之清微也,欲合諸天之颠倒其一而以成歲也。” 宋 範成大 《晚春》詩之一:“輕颸宜白紵,時節近清微。”
(2).虛己謙下。 漢 劉向 《說苑·政理》:“昔者 堯 舜 清微其身,以聽觀天下,務來賢人。”
(3).清淡微妙。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一折:“韻清微,高山流水野猿嘶, 楚 雨 湘 雲塞雁飛,清風明月孤鶴唳。” 清 恽敬 《<靖節集>書後二》:“其詩清微通澈,雄厲奮發,如其人,如其人焉。”
“清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維度解析,綜合古典文獻和現代用法如下:
清和之氣
源自《詩經·大雅·烝民》毛傳:“清微之風,化養萬物者也”,指自然界中溫和純淨的風氣,可滋養萬物。
虛己謙下的态度
漢代劉向《說苑·政理》記載,形容人謙遜自持的姿态,如“堯舜清微其身,以聽觀天下”。
清淡微妙的意境
多用于藝術或文學領域,如明代賈仲名《金安壽》中用“韻清微”形容樂曲的雅緻,清代恽敬則以此評價陶淵明詩風的澄澈。
“輕微”側重程度輕(如“輕微損傷”),而“清微”強調品質的純淨或意境的微妙,二者不可混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說苑》等古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清微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清澈、微小的意思。它用來形容事物的質地、聲音或者程度。
清微的部首是水(氵)并且它的筆畫數是11畫。
清微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廣韻》這本古代漢字字典,在這本字典中,清微是作為一個帶有聲調的詞語進行描述的。
清微的繁體字為「淸微」,在台灣和香港地區普遍使用。
根據古代的字典和文獻記錄,清微在古時候有多種不同的寫法,比如「淸微」和「淸薇」等等。
1. 湖水清微,映照着藍天白雲。
2. 他低聲細語,像是一陣清微的微風。
清微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各種含義豐富的詞組,比如「清微細語」、「清微之聲」、「清微流水」等。
清微的近義詞有:清澈、純淨、微弱。
清微的反義詞有:渾濁、喧嚣、巨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