蹙顄的意思、蹙顄的詳細解釋
蹙顄的解釋
謂下巴短削。《漢書·王莽傳中》:“ 莽 為人侈口蹙顄,露眼赤精,大聲而嘶。” 顔師古 注:“蹙,短也;顄,頤也。”
詞語分解
- 蹙的解釋 蹙 ù 緊迫:窮蹙。 皺,收縮:蹙眉。蹙額。蹙皺。蹙縮。蹙金(用拈緊的金線刺繡,使刺繡的紋路绉縮起來。亦稱“拈金”)。 局促不安:蹙蹙。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顄的解釋 顄 à 古同“颔”:“莽為人侈口蹷顄。”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蹙顄”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讀音:cù hàn(注音:ㄘㄨˋ ㄏㄢˋ)。
- 含義:形容下巴短削,即面部下颌部位短小或内縮。
- 構成分析:
- “蹙”:意為短、緊縮;
- “顄”:古同“颔”,指下巴或下颚。
二、文獻出處與語境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王莽傳中》:“莽為人侈口蹙顄,露眼赤精,大聲而嘶。”此處描述王莽的長相特征為“嘴巴寬大而下巴短削”,顔師古注進一步解釋:“蹙,短也;顄,頤也。” 通過這一描寫,側面反映出古人對人物外貌特征的觀察與記錄習慣。
三、相關擴展
- 近義詞:短颔、縮颏(但具體語境需結合使用)。
- 文化背景:古代文獻中常用類似詞彙描述人物相貌,以突顯性格或命運。例如“蹙頞”(愁苦貌)、“蹙竦”(恐懼顫抖)等,均通過面部表情或體态傳遞深層含義。
四、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古文解析或曆史人物描寫,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如需引用,建議标注出處并輔以注釋,便于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蹙顄(cuì xī)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皺眉、蹙額。它的拆分部首是足部(走),彳部(行),并且共有12畫。蹙顄一詞來源于古代,是描述人們面對困惑、不滿或憤怒時臉部表情的動詞。在繁體字中,蹙顄的寫法為蹙顰。
在古代,漢字寫法稍有不同。蹙的古代寫法為“蹴”,意為急促地動作,顄的古代寫法為“顰”,表示人的額部産生的皺紋。
以下是一些使用蹙顄一詞的例句:
1. 他聽到這個消息時,不禁蹙顄了一下。
2. 她面對困難時總是不由自主地蹙顄起眉頭。
3. 他的臉上露出了蹙顄的表情,顯示出他的不滿。
一些與蹙顄相關的詞語包括:皺眉、蹙額、憤怒、不滿等。這些詞可以用來描述類似的面部表情或情緒。
與蹙顄相反的詞語包括:微笑、歡樂、釋懷等。這些詞用來描述相反的面部表情或情緒。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