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逃的意思、逋逃的詳細解釋
逋逃的解釋
(1) [flee;abscond]∶逃亡;逃竄
千計逋逃
(2) [runaway]∶逃亡的罪人;流亡的人
詳細解釋
(1).逃亡;流亡。《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 孔 傳:“馬牛其有風佚,臣妾逋亡。”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夫差内傳》:“軍敗身辱,逋逃出走。”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欲逋逃,又恐怕諸軍笑。” 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六章三:“為因戀愛的過失而逋逃。”
(2).逃亡的罪人;流亡者。《書·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 孔 傳:“言 紂 棄其賢臣而尊長逃亡之罪人信用之。” 漢 揚雄 《百官箴·光祿勳箴》:“忘其廊廟,而聚夫逋逃。” 唐 杜甫 《遣遇》詩:“奈何黠吏徒,漁奪成逋逃。”
(3).謂藏納。 楊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國家之政治機關,乃吾國民建設大社會之完全秩序,非政府之所得藪逋逃而憑狐鼠也。”
詞語分解
- 逋的解釋 逋 ū 逃亡:逋逃。逋遷。逋蕩。 拖欠:逋負。逋租。逋債。 拖延:逋留(逗留)。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逃的解釋 逃 á 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環境或事物而離開:逃跑。逃敵。逃匿。逃遁。逃逸。 躲開不願意或不敢接觸的事物:逃避。逃難(刵 )。逃彙。逃稅。逃世(避世)。 遁追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逋逃”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動詞用法:表示逃亡、逃竄,尤其指因罪或困境而逃離。
- 例:《尚書·費誓》中“臣妾逋逃”指奴仆逃亡;杜甫詩句“漁奪成逋逃”暗指百姓因官吏掠奪被迫逃亡。
-
名詞用法:指逃亡的罪人或流亡者。
- 例:《尚書·牧誓》中“多罪逋逃”指纣王重用逃亡的罪人,引申為負面群體。
二、延伸用法
- “逋逃之薮”:指藏匿逃亡者的地方(“薮”為水草叢生的湖澤),後比喻庇護不法之徒的場所。例如《左傳》稱鄭國為“逋逃之薮”,即批評其收容逃亡者。
三、總結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批判性語境,既有“逃亡”的動作含義,也包含對逃亡者(尤其罪人)的指代,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語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逋逃》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逃跑、逃亡。它的部首是辶和辶,共有12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繁體字為「逋逃」。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逋逃」的字形稍有不同。它們的「辶」部分寫成「辵」,在「辵」的左上方會有一點。這種寫法在古代已經不再普遍使用了。
一些例句來幫助理解這個詞的使用:
1. 他因犯罪逃亡多年,最終在某個小鎮被警方逮捕。
2. 這位著名藝術家曾經逋逃過國境,尋求自由和創作的空間。
3. 孩子們在逋逃中失散了,家長們焦急地尋找着他們的下落。
與「逋逃」相關的組詞有「逃亡」、「逃跑」、「逃竄」等。近義詞包括「逃離」、「逃走」、「逃脫」等。反義詞則為「歸來」、「歸順」、「投降」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幫助到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