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micable] 心平氣和不動感情
大抵看聖賢語言,不須作課程,但平心定氣熟看,将來自有得處。——宋· 朱熹《朱子語類》
(2) 亦作“平心靜氣”
見“ 平心靜氣 ”。
平心定氣
釋義
指心态平和,情緒穩定,不浮躁、不沖動。強調以理性冷靜的态度處理問題,避免受情緒幹擾。
核心含義
整體強調在紛擾中保持内在平靜,理性應對事物。
語境應用
多用于描述處理矛盾、争論或複雜局面時需具備的心理狀态。例如:
“遇事宜平心定氣,方能明辨是非。”
最早見于宋代朱熹《朱子語類》:“讀書須是平心定氣,緩緩以俟其味。” 指治學需沉靜專注㈠。
“心平氣和”(《論語·季氏》引申)、“鎮定自若”均強調情緒穩定,但“平心定氣”更突出主動調節心理的過程㈡。
釋為“心情平和,态度冷靜”㈢。
注解:“通過自我克制使心神安定,避免意氣用事”㈣。
甲骨文像天平之形,本義為“不傾斜”,引申為公正、安定㈤。
從“宀”(房屋)從“正”,表居所安穩,引申為“使穩定”㈥。
近義詞 | 反義詞 |
---|---|
心平氣和、泰然自若 | 氣急敗壞、暴跳如雷 |
從容不迫、鎮定自若 | 心煩意亂、方寸大亂 |
注:
㈠ 朱熹《朱子語類·卷十一》(中華書局,1986年)
㈡ 劉潔修《漢語成語考釋詞典》(商務印書館,1989年)
㈢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2016年)
㈣ 同㈡
㈤ 李學勤《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
㈥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
“平心定氣”是一個形容情緒穩定、态度冷靜的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人在面對壓力、沖突或複雜情境時,能夠保持心情平和、理智冷靜的狀态,強調通過控制情緒來有效處理問題。
宋代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舉例:“大抵看聖賢語言,不須作課程,但平心定氣熟看,将來自有得處。”,體現了在學術思考中的應用。
如需更完整的來源信息,可參考宋代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朱子語類》)。
阿馬百子鈴卑立菜地觸撥打場兒低昂疊绮風吹浪打輔車脣齒怫忤庚償工業基地關連古貨龜蝸漢簡寒蛩回首極樂盡規金牛輯印巨奸軍馬亢宿課曆口溜子魁星閣昆峰冷寂兩廣丘陵柳眼例贈漫文門壻藐茲一身能底孽庶驽驘貧舍羣衆關系岖崟申辨剩餘産品賒賬術蓺豎子成名歎奇提阏同呼吸推築駝背土塗嗢呼宛魯矛魏宮妝奁五鬥米道匣劍懈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