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兢夕惕的意思、朝兢夕惕的詳細解釋
朝兢夕惕的解釋
惕:小心謹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不敢疏忽懈怠。
詞語分解
- 朝的解釋 朝 ā 早晨:朝陽。朝晖。朝暮。朝霞。朝氣。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複無常)。 日,天:今朝。明朝。 晨夕野暮 朝 á 向着,對着:朝向。朝前。朝陽。坐北朝南。 封建時代臣見君;亦指宗教徒
- 夕惕的解釋 謂至夜晚仍懷憂懼,工作不懈。 晉 葛洪 《抱樸子·吳失》:“ 吳 主不此之思,不加夕惕,佞諂凡庸,委以重任,危機急於彍弩,亡徵著於日月。” 南朝 梁 沉約 《立太子恩诏》:“夕惕寅畏,若寘淵谷。
網絡擴展解釋
“朝兢夕惕”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zhāo jīng xī tì,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從早到晚勤奮謹慎、不敢懈怠的狀态。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朝兢”和“夕惕”兩部分組成,分别對應早晨和傍晚的勤勉與警惕。
- 字義解析:
- 朝:早晨;
- 兢:小心謹慎;
- 夕:傍晚;
- 惕:警惕、戒懼。
- 整體含義:形容終日勤奮自勉,時刻保持謹慎,不敢有絲毫松懈。
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宋代朱熹的《戊申封事》:“尚當朝兢夕惕,居安慮危,而不可以少怠。”。
- 用法:多作謂語或賓語,用于描述個人或集體在責任、職守上的嚴謹态度。例如:“為官者當朝兢夕惕,以百姓福祉為己任。”
近義詞與關聯
- 近義詞:朝乾夕惕(原出《周易·乾》,含義相近,但“乾”強調自強,“兢”側重謹慎)。
- 反義詞:玩忽職守、敷衍塞責。
文化内涵
該成語體現了儒家文化中“克己複禮”“慎獨”的思想,強調自我約束與責任感,常見于勸誡他人勤勉或自省的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或朱熹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朝兢夕惕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早晨勤奮努力,晚上警惕謹慎。它可以拆分為朝(cháo)、兢(jīng)、夕(xī)、惕(tì)四個字。
其中,“朝”字的部首是氵(三點水),筆畫數為5;“兢”字的部首是兒,筆畫數為10;“夕”字的部首是夕(夜),筆畫數為3;“惕”字的部首是心,筆畫數為11。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子罕言君子》中的一段話:“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意味着早晨聽到道德的教誨,晚上就可以死去了。後來,人們将其演變為“朝兢夕惕”。
在繁體字中,“朝兢夕惕”成為「朝竧夕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有一些變化。而現代漢字寫法中,“朝兢夕惕”中的每一個字都有固定的部首和筆畫。
這個成語的一個例句可以是:“他每天工作都非常努力,朝兢夕惕,從不敷衍了事。”
與“朝兢夕惕”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夙興夜寐”和“旦夕之間”,它們都表示一個人為了達到某個目标而日夜不停地努力。
與“朝兢夕惕”意思相反的成語可以是“松松垮垮”或者“安之若素”,它們表示一個人的态度不夠嚴謹謹慎,缺乏努力和警惕性。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滿足你的要求!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