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闡明天時的變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時。” 孔穎達 疏:“脩治厤數以明天時也。”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治歷明時,盈縮之度無準。”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治歷明時之本,固在于此也。”
(2).指政治清明的時代。古時常用以稱頌本朝。《隸續·漢沛相範皮阙》:“嗟痛明時, 仲治 旡年。”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志欲自效於明時,立功於聖世。” 嚴複 《戊戌八月感事》詩:“求治翻為罪,明時誤愛才。”
“明時”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闡明天時變化
源自《周易·革卦》的“君子以治曆明時”,指通過制定曆法觀測天象,順應自然規律。例如南朝陸倕《新刻漏銘》中“治曆明時,盈縮之度無準”,即用此義。
政治清明的時代
古代文人常用以稱頌當朝盛世,如三國曹植《求自試表》中“志欲自效于明時,立功于聖世”。嚴複詩句“明時誤愛才”也暗含對時代的感慨。
以上解析綜合了《周易》《隸續》等古籍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
《明時》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指明朗的時光或時代。
《明時》這個詞的部首是日字旁。
根據康熙字典的筆畫順序,它的筆畫是8畫。
《明時》一詞的意思來自于古代漢語。它是由兩個詞組合而成的,分别是“明”和“時”,意味着明亮的時代。
《明時》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明時」。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可以将《明時》表示為「明時」。
1. 在《明時》裡,人們盼望和平與繁榮。
2. 這個國家正處于一個黎明時代,進步和發展将會是不可避免的。
組詞:明亮、明朗、時代、時光
近義詞:繁榮、光明、明媚
反義詞:黑暗、昏暗、衰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