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方士 封君達 的别號。《後漢書·方術傳下·封君達》“ 君達 號‘青牛師’” 李賢 注引《漢武帝内傳》:“ 封君達 , 隴西 人。初服黃連五十餘年,入 鳥舉山 ,服水銀百餘年,還鄉裡,如二十者。常乘青牛,故號‘青牛道士’。” 北周 庾信 《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是知 青牛道士 ,更延将盡之命; 白鹿真人 ,能生已枯之骨。” 唐 裴铏 《傳奇·封陟》:“我所以懇懇者,為是 青牛道士 之苗裔。況此時一失,又須曠居六百年,不是細事。”
“青牛道士”是漢代方士封君達的别稱,其核心含義與曆史人物及道教文化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東漢方士封君達,因其常乘青牛出行而得名。該稱謂最早見于《後漢書·方術傳》及《漢武帝内傳》注引内容。
北周庾信《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中曾用此典故,将青牛道士與白鹿真人并提,喻指延壽續命之術。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引申為形容年輕才俊的成語,但此屬衍生義,古典文獻中未見此用法。
注:低權威網頁中關于“比喻年輕人才華出衆”的解釋缺乏古典文獻支撐,建議以高權威史料記載為準。
青牛道士是一個詞彙,它包含了“青牛”和“道士”兩個部分組成。
青牛道士的拆分部首是“牛”和“士”,其中“牛”屬于“牛角部”、“士”屬于“士冠部”,表示了牛和士兩個不同的意思。
青牛道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故事。據傳說,青牛道士是守護着天門的神仙,負責管理人間和天堂之間的通道。
在繁體字中,青牛道士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一緻。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青牛道士為例,古時的寫法可能更加繁複,但整體的字形結構與簡體字相似。
例句:
他被認為是一個青牛道士,通曉天地之道。
組詞:道士、牛仔
近義詞:青雲道士
反義詞:塵埃道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