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祈求天神降福。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烹宰犧牲,燒香請福,而病者不愈,死喪相襲,破産竭財,一無奇異,終不悔悟。”
“請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通過祈求或懇請的方式獲得福氣、好運或神靈庇佑。以下是詳細解釋:
“請福”由“請”(請求、祈求)和“福”(幸福、吉祥)組成,字面意為“請求福氣”。具體指通過祭祀、祈禱等行為,向天神或神靈祈求降福,以消災避禍、獲得吉祥。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葛洪的《抱樸子·勤求》,文中提到“燒香請福”的祭祀行為,但作者也批判了盲目祈求卻無實際效果的現象。
如今“請福”逐漸弱化宗教色彩,更多作為文化符號存在,例如春節貼“福”字、祈福活動等,均蘊含相似寓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抱樸子》相關文獻或漢典等權威詞典。
段落一:請福的意思
《請福》這個詞是一種祈求好運、祝福的表達方式。它來自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福字,代表着人們對幸福、吉祥和福氣的追求和期盼。
段落二:拆分部首和筆畫
福字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示字邊、立刀和一。示字邊部首表示福字的含義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立刀部首則表示福字的祝福與祈願;一部首表示福字的意義單一、純粹和高貴。
福字的總筆畫數為12畫,可以從上至下分别依次書寫。
段落三:來源和繁體
福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并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金文中出現。福字也是中國傳統年畫中常見的圖案之一,它作為代表福氣和好運的象征,常常用來裝飾和祝福人們的家庭。
福字也有繁體字形,即「福」字的右邊加上「礻」字作為右邊構件。
段落四: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福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說文解字》為例,其所記錄的福字寫法為「示以手」,即手的形狀位于示字邊的左邊。
段落五: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1:祝願大家新年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例句2:讓我們一起請福、請祿、請安。
組詞:請福、福壽、福氣、福報。
近義詞:祝福、祈願、祝願、祝福。
反義詞:禍患、厄運、不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