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reat kindness]
(2) 盛情
高情雅意
(3) 崇高的情意;深厚的情誼
(1).高隱超然物外之情。 晉 孫綽 《遊天台山賦》:“釋域中之常戀,暢超然之高情。” 唐 方幹 《許員外新陽别業》詩:“莫恣高情求逸思,須防急詔用長材。” 宋 梅堯臣 《過山陽水陸院智洪上人房》詩:“遺墨悲 蘇 倩,高情想遁 林 。” 朱東潤 校:“遁 林 ,諸本皆作‘遁’。 冒廣生 校作‘道’。”按, 道林 , 支道林 , 晉 時高僧。 明 李東陽 《不寐》詩:“閉門索古義,著書見高情。着鞭讓 祖生 ,割席效 管寧 。從此畢餘生,垂休俟千齡。”
(2).高尚的情懷;高雅的情緻。 唐 楊炯 《為薛令祭劉少監文》:“良辰美景,必躬於樂事;茂林脩竹,每協於高情。” 宋 曾鞏 《東軒小飲呈坐中》詩:“高情坐使鄙吝去,病體頓覺神明還。” 魯迅 《準風月談·談蝙蝠》:“西洋人可就沒有這麼高情雅量,他們不喜歡蝙蝠。”
(3).敬詞。深厚的情意。《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既承老丈與令甥如此高情,小生豈敢不受人提挈!” 清 陸隴其 《答曹微之進士書》:“容徐徐親麈,乞為叱謝高情,縷縷感愧,率復不盡。”
“高情”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綜合了多個來源的解釋:
高隱超然的情懷
指脫離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隱逸之情,多見于古代詩文。例如晉代孫綽《遊天台山賦》中“暢超然之高情”即表達超脫世俗的意境。
高尚或高雅的情緻
可形容人的品格、情懷高尚,或指藝術、行為中體現的雅緻情趣。如唐代楊炯《為薛令祭劉少監文》提到“茂林修竹,每協于高情”,即贊美高雅志趣。
敬辭,指深厚的情誼
作為社交用語,用于對他人情意的敬稱。例如《紅樓夢》第二十四回中賈芸對蔔世仁說:“今日既蒙高情,我怎敢不領!”即表達對他人厚意的感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