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青髩 ”。1.濃黑的鬓發。 唐 許渾 《送客自兩河歸江南》詩:“遙羨落帆逢舊友,緑蛾青鬢醉橫塘。” 宋 賀鑄 《行路難》詞:“酌大鬥,更為壽,青鬢常青古無有。” 元 關漢卿 《魯齋郎》第四折:“烏飛兔走疾如梭,猛回頭青髩早皤皤。” ********* 《除夜奉懷》詩:“又是一年将盡夜,不知青鬢幾痕絲。”
(2).借指年輕人。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捷報》:“你去對爹爹叔叔説,看青鬢鷺序上顯才華。”
“青鬓”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qīng bìn,主要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字面含義
指“濃黑的鬓發”,常用來形容年輕人烏黑亮麗的頭發。例如:
引申含義
借指“年輕人”或“青春年華”。例如:
“青鬓”既描述生理特征(黑發),又承載文化意象(青春、年少)。其用法跨越千年,從唐代到現代文學均有體現,是漢語中凝練而生動的借代詞彙。
如需更詳盡的詩詞例證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青鬓》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字組成。其中,“青”字表示顔色,意味着青翠、深色;“鬓”字表示頭發兩側的夾角,也稱為“鬓角”。因此,《青鬓》一詞描述了人的黑發。
根據《康熙字典》,《青鬓》的兩個字的部首分别是:青(靑)的部首是 “靑”;鬓的部首是“髟”。青字共有 8 畫,鬓字共有15畫。
《青鬓》一詞最早出自唐代文學家杜牧的《過秦樓》:“紅樓隔雨相望冷,青鬓半偏新。”在古代文人筆下,常以《青鬓》形容女子美麗動人,如同墨色的黑發。《青鬓》一詞的繁體字和簡體字寫法相同。
根據漢字演變的曆史,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關于《青鬓》一詞,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意思是相同的。然而,具體古代的寫法沒有明确的文獻記載。
1. 女子端莊秀麗,青鬓垂肩,給人一種高雅的感覺。
2. 他盡管年過半百,但青鬓依然濃密,透露出他的健康和活力。
組詞:青絲鬓角、青鬓如新、白發蒼鬓、青絲不染。
近義詞:烏發、黑發。
反義詞:白發、花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