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麥秀兩歧的意思、麥秀兩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麥秀兩歧的解釋

亦作“ 麥秀兩岐 ”。1.一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為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成績卓著。《藝文類聚》卷十九引《東觀漢記》:“ 張湛 為 漁陽 太守,開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緻殷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秀兩歧。 張君 為政,樂不可欺。”《宋史·五行志二下》:“ 乾興 元年五月, 南劍州 麥一本五穗, 綿州 麥秀兩歧。”

(2). 唐 教坊曲名。 唐 崔令欽 《教坊記》曲名:“《麥秀兩岐》。”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五:“《文酒清話》雲:‘ 唐 封舜臣 性輕佻, 德宗 時使 湖南道 。經 金州 ,守張樂燕之,執盃索《麥秀兩岐》曲,樂工不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麥秀兩歧”(也作“麥秀兩岐”)是一個漢語成語,同時也是一個古代詞牌名,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指一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屬于罕見的豐收之兆。古代農業社會中,這種現象被視為祥瑞,常用來稱頌地方官員治理有方、政績卓著。例如《後漢書·張堪傳》記載,百姓曾以“麥秀兩歧”歌頌漁陽太守張湛的治理成果。

  2. 引申意義
    除象征豐收外,該詞也暗含對政治清明的贊美,如“吏治昌明”“樂不可支”等表述均體現這一層含義。

二、文學與音樂背景

  1. 詞牌名與曲名
    唐代教坊曲中有《麥秀兩歧》的曲目,後發展為詞牌名,定格為雙調六十四字,代表作品包括五代和凝的《麥秀兩岐·涼簟鋪斑竹》及明代俞彥的同名詞作。

  2. 文學作品中的引用
    宋代《太平廣記》記載了前蜀時期與該詞相關的戲劇故事,清代陳維崧等人也創作過相關詞作,進一步豐富了其文學内涵。

三、用法與注意

若需了解具體詞作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東觀漢記》《教坊記》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麥秀兩歧

麥秀兩歧是一個漢語詞彙,由三個字組成。該詞所代表的含義是指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或态度矛盾、不一緻。

拆分部首和筆畫

麥 (mài) - 由"禾"和"鬼"兩個部首組成,總計7個筆畫。

秀 (xiù) - 由"禾"和"羽"兩個部首組成,總計7個筆畫。

兩 (liǎng) - 由"八"部首組成,總計7個筆畫。

歧 (qí) - 由"止"和"山"兩個部首組成,總計8個筆畫。

來源

《麥秀兩歧》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模糊,具體出自哪個典故或文獻沒有确切的記載。它很可能是民間創造的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矛盾或态度不一緻的現象。

繁體

麥秀兩歧 (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麥、秀、兩、歧的字形與現代寫法有些許不同,但整體的字義和發音保持一緻。

例句

他一方面支持環保運動,另一方面卻每天開着污染嚴重的老舊車輛,真是麥秀兩歧。

組詞

麥田、秀發、兩個、歧視。

近義詞

矛盾、自相矛盾、不一緻、兩面派。

反義詞

一緻、統一、協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