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考訂查核。 南朝 梁 劉孝綽 《<昭明太子集>序》:“量覈然否,剖析同異,察言抗論,窮理盡微。”
“量覈”是一個古漢語詞彙,需從字源和古籍用法來理解:
拆分解釋
組合含義
“量覈”指通過測量和查驗進行詳細考核,強調對事物的數量、内容或真僞進行雙重驗證。例如古籍中可能用于描述官府審查賬目、學者考據文獻等場景。
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核”取代了“覈”,因此“量覈”可對應“核量”“核查”等詞,但已非常用詞彙。若在古籍或特定文獻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如數據核算、事實考據等)。
建議:若您是在閱讀古文時遇到此詞,可提供具體出處或例句,以便更精準解析。
量覈(liáng jí)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計量、衡量、估量、評價。
量覈的拆分部首為“量”(liáng)和“覈”(jí)。它的總筆畫數是13筆。
量覈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量字表示計量、測量的意思,覈字表示估量、評價的意思。合在一起形成了量覈,表示各種形式的衡量和評價。
量覈的繁體字是「量擊」。
在古時候,量覈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由于漢字的發展演變,一些漢字的形狀、結構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的意義和用法仍然保持一緻。
1. 在進行市場調查時,我們需要進行量覈來評估産品的受歡迎程度。
2. 這個問題很複雜,需要通過量覈來得出準确的結論。
量度(liáng dù):用以衡量或測定大小、長度、容積等。
覈量(jí liáo):準确地計量或估量。
衡量、估量、評估。
忽視、輕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