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n short supply]∶因非常缺乏而供應緊張的
緊缺商品
(2) [be short of; lack]∶缺乏;短缺
物資緊缺
指供應緊張短缺。 賈平凹 《夏家老太》:“以前商店出售緊缺東西,她常常看見幹部是不站隊的。”
緊缺(jǐn quē)是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因供應不足而呈現緊張、急缺的狀态,強調資源、人力或物資在需求壓力下的嚴重短缺。以下是具體解析:
基本釋義
指物品、資源或人才等因存量不足或需求激增,導緻供不應求的緊張狀況。例如:“疫情期間,醫療物資緊缺。”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678頁。
語素拆解
二字組合強化了“因短缺而緊迫”的語義。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漢語詞彙的構成與演變》,2019年。
來源:《當代漢語搭配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
與“短缺”(單純指數量不足)、“匮乏”(強調長期性貧乏)相比,“緊缺”更突出緊迫性與動态失衡。例如:“芯片産能短缺”是客觀描述,“芯片供應緊缺”則隱含市場壓力。
來源:《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年。
國務院文件中多次使用該詞,如《關于緩解部分行業緊缺人才供需矛盾的通知》(2023年),印證其政策語境中的規範性。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公開文件。
“緊缺”是描述供需矛盾的關鍵詞,其權威釋義與使用規範均體現于主流漢語工具書及官方文本中。
“緊缺”是一個形容詞,主要描述某種資源或物品因供應不足而需求緊張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緊缺”指因嚴重短缺導緻供應無法滿足需求的現象,常見于物資、商品、資金等領域。例如:提到其英文對應詞為“in short supply”,強調“因非常缺乏而供應緊張”(如緊缺商品);同時也可直接表示“缺乏、短缺”(如物資緊缺)。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解釋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例句參考
“緊缺”既描述客觀的供應不足,也隱含因短缺引發的社會焦慮,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程度與影響。
般爾榜撻本管辯客表記並湊博悉常日吵鬧橙椒城樓赤日爨人當命導繹調轉帝典頂瓜地痞斷脰煩省蜚刍挽粟鳳戢鳳勒共居廣東诖僞海魚虹旃嘩釦荒裔懽笑花媳婦兒江君見口譏惡雞頭米拘閉決雌雄君疇局身開架客邪勞神禮勝則離龍頭杖冒破謀算拍肩潛神默記輕駛清鮮熱撮撮山峙淵渟施翮式假蕣華仙府缃绮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