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切敕 ”。嚴令。《後漢書·陳忠傳》:“便可撰立科條,處為詔文,切勑刺史,嚴加糺罰。”《晉書·傅鹹傳》:“前受嚴詔,視事之日,私心自誓,隕越為報。以貨賂流行,所宜深絶,切敕都官,以此為先。”
“切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記載及字形分析如下:
核心含義
指嚴令、嚴厲的命令,常見于古代官方文書或曆史文獻中,強調指令的強制性和緊迫性。例如《後漢書·陳忠傳》提到通過“切勑刺史”來加強監督。
字形拆分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确認細節。
切勑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拼音為 qiē zhí。
切勑的部首為刀(刂),共有12畫。
切勑來自古代漢字,是一個傳統詞彙。
切勑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為「切勑」。
切勑可能在古時候的漢字中有不同的寫法,但這些寫法已經不被廣泛使用。目前主要使用的寫法為現代标準漢字寫法。
這裡給出一個例句:
他在切勑物品時小心翼翼,以免受傷。
切勑可以和其他漢字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 切勑刀:指用于切割的刀具
- 切勑技術:指切割工藝中的技術方法
切勑的近義詞包括:
- 割:指用刀具将物體分開
- 斬:指用力猛砍分割物體
切勑的反義詞可以是:
- 連接:指将兩個物體或部分連接在一起
- 挂:指将物品懸挂在某個地方,不進行分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