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楚騷的意思、楚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楚騷的解釋

(1).指 戰國 楚 屈原 所作的《離騷》。 南朝 梁 裴子野 《雕蟲論》:“若悱惻芳芬, 楚 騷為之祖;靡漫容與, 相如 扣其音。” 宋 蘇轼 《次韻秦少遊王仲至元日立春》之三:“詞鋒雖作 楚 騷寒,德意還同 漢 詔寬。” 明 丘濬 《過采石吊李谪仙》詩:“岸芷汀蘭無限意,臨風三復 楚 騷文。”

(2).泛指《楚辭》。 清 沉德潛 《<古詩源>序》:“茲復溯 隋 陳 而上,極乎 黃軒 ,凡‘三百篇’、 楚 騷而外,自郊廟樂章訖童謡裡諺,無不備采。” 清 汪熷 《<長生殿>序》:“《鄭》《衛》豈導淫之作, 楚 騷非變雅之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楚騷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概念,特指以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離騷》為代表的詩歌體裁及文學風格,也是“楚辭”的代稱。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文學體裁定義

“楚騷”即“楚辭體”,源于楚國地方文化,以屈原《離騷》為典範。其特點包括:

  1. 句式靈活:突破《詩經》四言限制,多用六言加“兮”字(如“帝高陽之苗裔兮”),形成參差錯落的節奏。
  2. 楚地元素:大量使用楚方言(如“扈”“汩”)及地方意象(沅湘、蘭蕙等),具有鮮明地域性(《文心雕龍·辨騷》)。
  3. 抒情傳統:以個人際遇抒寫家國情懷,開創中國浪漫主義文學先河。

二、文化精神内核

“騷”字本義為“憂患”,《離騷》即“遭遇憂患”,引申為:

  1. 諷喻精神:借香草美人隱喻政治理想(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形成“比興”傳統。
  2. 悲劇意識: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遭遇,塑造了士人抗争命運的典範(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三、曆史影響與延伸

漢代将屈原作品輯為《楚辭》,“騷”遂成文學流派代稱:

  1. 文體分類:《四庫全書》将“騷體”單列一類,與詩、賦并立。
  2. 文學批評:劉勰《文心雕龍》設《辨騷》篇,稱其“氣往轹古,辭來切今,驚采絕豔,難與并能”。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線上閱讀
  2. [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DB].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原文鍊接
  3. [漢]王逸. 《楚辭章句》[M]. 中華書局影印本, 1983.
  4. [漢]司馬遷.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DB]. 國學網. (原文鍊接
  5. [清]紀昀等.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楚辭類》[DB].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原文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楚騷”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史意義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狹義指代:專指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代表作《離騷》。作為中國文學史上首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離騷》以其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深沉的家國情懷,成為楚辭文體的典範。
  2. 廣義延伸:可泛指以屈原作品為核心的《楚辭》整體,包含宋玉、景差等人的楚地文學創作。如清代沈德潛将《楚辭》與《詩經》并列為古代詩歌源頭。

二、引證與示例

三、文學史影響

楚騷不僅開創了“騷體詩”這一文體(如特征性的“兮”字句式),更奠定了中國文學中浪漫主義傳統,其象征體系(香草、美人、求女等意象)深刻影響了漢賦、唐詩乃至宋詞的發展。


注:如需了解曆代文人對楚騷的具體評述,可查閱《雕蟲論》《古詩源序》等文獻(部分引文見、6)。

别人正在浏覽...

豹錢被錄取北泉變俗易教不敢當不啞不聾曾經蚩吻春熟蠢愚的準典理蒂落鬥斛對症奉呈感感疙童鈎取古簡寒霰黃垆輝張家禮減漕江南曲監門煎爍膠緻接班镌砻科爵诳侮廉車鍊術躐級留後悶亂穆宣千鈞重負遷座起疾奇龐福艾仁者肉眼凡夫散局三鬧慎火史體時移俗易世祉私帑絲竹中年素采童身推度五粱禾黠人攜步邪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