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懇切求教。《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邢昺 疏:“切問者,親切問於已所學未悟之事,不汎濫問之也。”《三國志·吳志·孫登傳》:“夫中庶子官最親密,切問近對,宜用雋德。” 秦牧 《藝海拾貝·知識之網》:“深入生活,博學切問。”
(2).急切問難。 漢 徐幹 《中論·核辯》:“利口者,心足以見小數,言足以盡巧辭,給足以應切問,難足以斷俗疑。”《新唐書·叛臣傳上·陳少遊》:“有媢者欲對廣衆切問以屈 少遊 。及升坐,音吐清辯,據引淹該,問窮而對有餘。”
“切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含義
指懇切地追問或求教,強調對問題追根究底的态度。如《論語·子張》中提到“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邢昺注釋為“親切問于己所學未悟之事,不泛濫問之”,即針對具體疑惑進行深入探究,而非泛泛而談。
延伸含義
在古籍中,“切問”還可表示急切地質問或辯難。例如《中論·核辯》提到“給足以應切問”,指應對他人急切追問的能力。
“切問”與普通提問的區别在于其針對性和深度。現代使用中更強調邏輯性追問,而非單純的情感表達。如指出,重大問題需通過自主思考解決,而非依賴他人答案。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不同典籍中的用例,可參考《論語》《中論》等文獻原文。
《切問》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仔細追問或者詳細調查。
《切問》的拆分部首是“刀”和“口”,拆分筆畫數是9畫。
《切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路》篇中,其中孔子曰:“夫子何為斯言也?曰:‘命由天,君子不問于細,小人問于俗。’” 後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
繁體字“切問”沒有變化,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切字的形狀與現代相似,問字則沒有“口”字的标志,隻有類似“門”的形狀。
1. 他切問了很多人,最後才找到了答案。
2. 老師切問學生的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切近、切割、切實、切磋、切入、切換。
追問、追根究底、盤問、詳詢。
草率、敷衍、敷陳、馬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