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恳切求教。《论语·子张》:“博学而篤志,切问而近思。” 邢昺 疏:“切问者,亲切问於已所学未悟之事,不汎滥问之也。”《三国志·吴志·孙登传》:“夫中庶子官最亲密,切问近对,宜用雋德。” 秦牧 《艺海拾贝·知识之网》:“深入生活,博学切问。”
(2).急切问难。 汉 徐干 《中论·核辩》:“利口者,心足以见小数,言足以尽巧辞,给足以应切问,难足以断俗疑。”《新唐书·叛臣传上·陈少游》:“有媢者欲对广众切问以屈 少游 。及升坐,音吐清辩,据引淹该,问穷而对有餘。”
“切问”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含义
指恳切地追问或求教,强调对问题追根究底的态度。如《论语·子张》中提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邢昺注释为“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不泛滥问之”,即针对具体疑惑进行深入探究,而非泛泛而谈。
延伸含义
在古籍中,“切问”还可表示急切地质问或辩难。例如《中论·核辩》提到“给足以应切问”,指应对他人急切追问的能力。
“切问”与普通提问的区别在于其针对性和深度。现代使用中更强调逻辑性追问,而非单纯的情感表达。如指出,重大问题需通过自主思考解决,而非依赖他人答案。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不同典籍中的用例,可参考《论语》《中论》等文献原文。
《切问》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仔细追问或者详细调查。
《切问》的拆分部首是“刀”和“口”,拆分笔画数是9画。
《切问》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子路》篇中,其中孔子曰:“夫子何为斯言也?曰:‘命由天,君子不问于细,小人问于俗。’” 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
繁体字“切問”没有变化,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切字的形状与现代相似,问字则没有“口”字的标志,只有类似“门”的形状。
1. 他切问了很多人,最后才找到了答案。
2. 老师切问学生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切近、切割、切实、切磋、切入、切换。
追问、追根究底、盘问、详询。
草率、敷衍、敷陈、马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