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棄筆從戎的意思、棄筆從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棄筆從戎的解釋

猶投筆從戎。謂文人棄文就武。 唐 張鷟 《遊仙窟》:“ 蜀 生狡猾,屢侵邊境。兄及夫主,棄筆從戎,身死寇埸,煢魂莫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棄筆從戎”是一個漢語成語,指文人放棄文學事業,轉而投身軍事領域。以下為詳細解釋:

1.釋義

2.出處

3.用法與結構

4.近義詞與辨析

5.相關典故


提示:若需了解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遊仙窟》原文或《後漢書·班超傳》。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棄筆從戎》的意思

《棄筆從戎》是指抛棄文職身份或文學創作,選擇從軍參戰的意思。棄筆指放棄文學創作,從戎指投身軍隊參加戰鬥。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從事文學創作的同時,決定放下筆尖,毅然決然地投入軍隊,為國家的利益而奮鬥。

拆分部首和筆畫

《棄筆從戎》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弓(gōng)和戈(gē),部首意思分别是弓和戈矛,表示與軍隊和戰争相關。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目為15畫。

來源和繁體

《棄筆從戎》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軍事理論家、小說家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羅貫中在書中描寫了虎牢關之戰前,曹操建議曹休辭去官職,親臨戰場,振奮士氣的情節。這個詞後來被廣泛運用于文學作品中,形容人放棄文學創作從軍參戰。

《棄筆從戎》是繁體字形式的《棄筆從戎》,主要在台灣和香港地區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在《棄筆從戎》這個詞的寫法中,有一些不同于現在的漢字形式。比如,戎字在古代常常寫作"戎",而現在的寫法為"戎"。

例句

1. 他是一位有才華的作家,但在國家面臨戰争時,他毅然決然地棄筆從戎。

2. 這個年輕人放棄了文學創作的機會,選擇了棄筆從戎,投身軍隊為國家做貢獻。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從戎、棄文從武、棄文從商。

近義詞:改行從軍。

反義詞:執文不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