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位。《後漢書·黨锢傳·尹勳》:“家世衣冠,伯父 睦 為司徒,兄 頌 為太尉,宗族多居貴位者。”《宋書·王景文傳》:“以此居貴位要任,當有緻憂兢理不?” 宋 司馬光 《禮部尚書張公墓志銘》:“公久在貴位,宗族用公蔭補官者凡三十餘人。”
(2).指貴臣。 唐 陸贽 《論叙遷幸之由狀》:“道路悽憫,部曲感傷,貴位崇勳,孰不解體。”
“貴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貴位”由“貴”(高貴、尊貴)和“位”(位置、地位)組成,主要指高位或要職,常用于形容擔任重要職務或擁有高級别地位的人。例如《後漢書》中提到“宗族多居貴位者”,即指家族成員占據顯赫官職。
指高位
如《宋書·王景文傳》中“居貴位要任”,強調身居重要職位;司馬光《禮部尚書張公墓志銘》提到“久在貴位”,描述長期擔任高官的情況。
指貴臣
唐代陸贽在奏疏中用“貴位崇勳”形容位高權重的大臣,體現對顯貴人物的指代。
“貴”本身還包含“價值高”“值得重視”等含義(如“民為貴”),因此“貴位”也隱含對地位的尊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後漢書》《宋書》等古籍原文。
《貴位》是一個四字詞語,意為尊貴的地位或職位。
《貴位》的拆分部首為貝(貝貴)和位(人立占負),總共9個筆畫。
《貴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古代的官員制度中,不同職位有着不同的等級,而“貴位”代表着最高尊貴的職位。
《貴位》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貴位」。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貴位》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義相同。例如,有些古代文獻中将《貴位》寫作「貴坐」,「貴職」等。
1. 他通過努力工作終于獲得了貴位。
2. 她出身高貴,在社會上一直擁有貴位。
貴族、尊貴、高位、榮位等。
尊貴、高位、顯貴。
卑位、賤位、低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