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樂民的意思、樂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樂民的解釋

傳說中的古國名。《淮南子·墬形訓》:“ 西王母 在 流沙 之瀕, 樂民 、 拏閭 在 昆倫 、 弱水 之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樂民"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使百姓安樂,體現了古代政治思想中以民為本的治理理念。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樂民(lè mín)為動賓結構:

    • "樂":動詞,讀作lè,意為"使……快樂、安樂"。
    • "民":名詞,指"百姓、民衆"。

      合指統治者通過施行仁政,使百姓生活安定、愉悅。

      例證:

      《晏子春秋·問下》:"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2. 引申内涵

    • 政治哲學概念:強調君主應以百姓福祉為治國目标,如《說苑·政理》載:"善為國者,愛民如父母之愛子……樂民之樂,憂民之憂。"
    • 與"憂民"相對:體現"與民同樂"的治理理想(《孟子·梁惠王下》)。

二、文獻溯源

  1. 《晏子春秋》(戰國)

    最早明确提出"樂民"思想,主張統治者與百姓共情:

    "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2. 《孟子》(戰國)

    繼承并發展該理念,提出"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梁惠王下》),成為後世"先憂後樂"思想的源頭。


三、思想價值

"樂民"是儒家"仁政"的核心實踐之一,要求統治者:


參考資料:

  1. 《晏子春秋》原文及釋義 - 漢典古籍庫 http://www.zdic.net/hans/%E6%A8%A1%E8%8C%83
  2. 《說苑》政理篇解讀 - 國學網 http://www.guoxue.com/wiki/%E8%AF%B4%E8%8B%91:%E6%94%BF%E7%90%86

網絡擴展解釋

“樂民”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使人民安樂(成語用法)

    • 由“樂”(快樂)和“民”(人民)組成,指君主或領導者以人民的幸福為念,緻力于讓百姓過上安樂的生活。
    • 例句:古代明君常以“樂民”為治國理念,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2. 傳說中的古國名

    • 出自《淮南子·墬形訓》,記載“西王母在流沙之瀕,樂民、拏閭在昆倫、弱水之洲”。此處的“樂民”指古代位于昆侖、弱水一帶的國度,可能與神話地理相關。

二、延伸解析

三、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淮南子》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遨放焙火碧滋不良參前倚衡倡姥纏身吃敲材傳運垂簾聽政春深戴肩蹈利典爨蕃衛風豪共貫同條公門桃李勾覈雊雉含葩胡嘲假樂教壇藉略精鋼金虀玉鲙匟幾寬重闌跚爛雲冷暖玉零訊麟書落可的冒炮沒世不渝男服坯胎普天率土潛骸竄影窮郊宂漫弱齒入望散艙穑督山扃生爻生字舐皮論骨説那裡話台中讨虜徒衞枉妝畏惕問語無意識五嶽真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