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綢制短衣。《史記·滑稽列傳》:“羅襦襟解,微聞薌澤。” 唐 溫庭筠 《菩薩蠻》詞:“新貼綉羅襦,雙雙金鷓鴣。” 清 黃遵憲 《拜曾祖母墓》詩:“頭上盤雲髻,耳後明月璫,紅裙絳羅襦,事事女兒妝。”
(2).細密的網。《周禮·夏官·羅氏》:“羅氏:掌羅烏鳥。蠟則作羅襦。”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襦,細密之羅。襦讀為繻。”
根據搜索結果的綜合分析,“羅襦”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詳細解釋:
綢制短衣
“羅襦”指用輕軟絲織品(羅)制成的短上衣或短襖,是古代服飾的一種。其中“襦”本義為短衣,如《說文解字》記載“襦,短衣也”(),《史記·滑稽列傳》中也有“羅襦襟解”的描述()。唐代詩詞中常見此用法,例如溫庭筠《菩薩蠻》的“新貼繡羅襦”()、張籍《節婦吟》的“系在紅羅襦”()。
細密的網
《周禮·夏官·羅氏》提到“蠟則作羅襦”,鄭玄注解“襦”為細密的羅網()。此處“羅襦”指用于捕捉鳥類的精密漁獵工具。
字形與結構
“襦”為左右結構,部首“衣”表意,右部“需”表聲()。
“羅”原指絲織品,後衍生出網狀含義,因此“羅襦”兼具服飾與網具的雙重屬性。
文學與文化意象
在唐詩中,“羅襦”多用于描繪女性服飾,如盧照鄰《長安古意》中“羅襦寶帶為君解”,既體現衣着材質,也暗含奢豔氛圍()。
《羅襦》一詞,是指女性穿戴的一種古代漢服。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羅”和“襦”。
“羅”的部首是“缶”(瓶),它有8個筆畫;“襦”的部首是“衣”(衣服),它有12個筆畫。
《羅襦》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外戚傳》中。在古代漢朝,貴族和富有人家的女性穿着這種華麗的衣服,以顯示其身份和地位。
《羅襦》這個詞的繁體字為「羅襦」。
在古代,文字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羅襦》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為「絡襦」。
1. 她穿着一襲美麗的羅襦,顯得婉約而優雅。
2. 這件羅襦的繡花圖案非常精美,花色繁複。
羅襦織工、羅襦裙、羅襦襖、羅襦衫
錦衣、華服、彩襦
樸素服飾、布衣、素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