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髻赤足,表示有罪。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 梁 世被繫劾者,子孫弟姪皆詣闕三日,露跣陳謝。”
“露跣”是由“露”與“跣”組成的複合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其核心含義為“赤足露身”,多用于描述古人粗樸或失禮的狀态。具體分析如下:
單字訓诂
詞義解析
“露跣”結合兩字含義,強調“身體裸露且不穿鞋履”的狀态。例如《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古代倭人“男子皆露跣”,描述其生活習俗;宋代《太平禦覽》引《南越志》雲“露跣為常”,反映某些地區民風質樸。
文化語境
在古代文獻中,“露跣”常與禮制相關。例如《晉書·五行志》批評“婦人而丈夫飾……露跣無禮”,将赤足露體視為違背社會規範的行為。此外,佛教典籍如《法苑珠林》載“露跣而行”描述苦修者的形象,賦予其宗教意涵。
參考來源
“露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由“露”和“跣”組成,具體含義如下:
“露跣”指露出發髻、赤腳行走,是古代一種表示有罪或謝罪的儀态。例如《顔氏家訓·風操》記載,南北朝時期被彈劾的官員家屬需“露跣陳謝”,即通過這種裝束表達悔過。
古代赤腳(跣)多與禮儀相關:
該詞現代已罕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若需進一步了解“跣”的讀音(xiǎn)或演變,可參考《康熙字典》等工具書。
愛日惜力白蓮百無一是備飾丙向才則殘耗常音成規陋習催青躭帶單隻惡衣粝食豐上兌下鳳枕剛腸幹乞高位重祿逛燈冠冒過番黃面老禅麾存霍爾木茲海峽剪錢肌膚金齑玉脍捐金抵璧枯梧拉後腿燎野嫠家淩凙鸾俦麻紗冥錢秘書院牧道内戰蓬勃噴雲洩霧瓶笙傾向窮君企竦稔亂箬殼畬客壽畫霜鹗輸平酸敗陶朱特磬停交貯苦題外頭牌投棄無回豁細度